第1067章 弃暗投明-《逍遥侯》
第(1/3)页
大队人马进入博州之后,按照惯例,柴熙让和杜太贵妃被安置进了兵马总管府,李中易本人则住进了知州衙门。
原本,按照参议司制订的作战计划,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有拿下博州后,快速整编溃军的内容。
符昭信带来的五万朝廷禁军,以及临时征召的三万乡勇,除去重伤和战死的人,绝大部分都被堵在了城中,成了战俘。
小部分溃军逃出西门和北门后,李勇所部的骑兵营早就等着他们了,真正逃出去的人,恐怕不足百人。
也就是说,李家军虽然拿下了博州,却多了几万张嘴要吃饭,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朝廷的精锐禁军,不仅清一色的都是汉民,而且,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壮汉,身体素质棒极了。
除了李家军之外,当兵吃粮,杀敌领赏,是这个时代的固有养军传统。
总而言之,就是谁给饭吃,谁给官做,军汉们就听谁的指挥,压根就没有所谓的民族观念。
七万多名壮汉,如果不妥善的予以处置,等主力大军西进之后,势必会闹出大乱子。
如果是别的军阀部队,抓了这么多的战俘,在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后患,很可能采取白起的策略,将他们全部坑杀掉。
如果,粮食足够的话,战俘们都会被贬为奴隶,然后转卖给土豪之家,从事贱活。
被李中易用民族大义武装起来的李家军,从来就不怕战俘多,运行起来日臻完善的镇抚系统,自有一整套分化瓦解战俘的成熟方案。
早在李中易起家之初,就屡屡整编过各类败军,这么多年过去了,经验已经丰富之极。
在战俘之中,伍长以上的大小军官或是骨干分子,都要从俘虏堆里挑出来,单独予以看押。
然后,李家军的独门绝招,也就是“诉苦大会”,就会闪亮登场。
俗话说的好,统帅无能,累死三军。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统帅,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兵。
一支拥有民族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军队,至少在军官的层面,必须有文化,哪怕是普通的士兵,也不能是纯粹的文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