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分赏-《逍遥侯》


    第(2/3)页

    大明朝面对中原流寇和满洲野猪皮的双重威胁,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线作战的战略性困局!

    当时,朝中的明眼人都知道,攘外必须安内,必须要和关外的野猪皮暂时休兵,等消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之后,再集中国力去收拾野猪皮。

    然而,人人都知道的正确战略选择,却无人敢公开提出和关外的野猪皮议和。

    最奇葩的是,原本就是崇祯帝私下里授意陈新甲和野猪皮联络,却在东窗事发之后,把陈新甲推出去当替死鬼。

    也就是从那以后,朝中大臣们再也不敢全心全意的帮崇祯出主意想办法,面对国难之时,有钱也不肯捐献了。

    此所谓,有亡国之君,必有投降之臣!

    在这个没有网络的时代,信息的上传下达,终究还是要靠制度和公文来处理,也就是所谓的文件治国。

    以公文治国,也是没有办法的无奈选择。哪怕是最快的插了鸡毛的军情急脚递,一昼夜之间,顶多也就跑600里而已,也就是300公里。

    如今的大周,尚未将南唐、后蜀以及北汉纳入到版图之中,但就算是这样,南北的最长距离也有一千一百多公里。

    基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李中易为了避免拍脑袋决策,除了通过秘密机关的报告之外,也只能选择勤快的下基层,及时掌握一线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官僚体系形成必要的牵制和威慑。

    任何一个掌握着权力的衙门或是军事机构,不管规章制度多么的严密,都难以抑制其为了本部门的利益,利用制度无法尽善尽美的空隙,不断扩权以及扩钱的冲动。

    官字两张口,一张欺上,一张压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历代王朝的初期,由于皇帝本人,包括帝国的第二代继承人在内,大多见识过蚁民被逼急了,揭杆起义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基本都会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轻徭薄赋政策。

    然而,老话说的好,富不及三代,贵不过五世!

    等到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第三代帝国继承人登位之后,已经完全不了解蚁民的苦痛根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接地气。

    一个不接地气的皇帝,十分容易被身边信任的重臣所蒙蔽,也就难免会昏招迭出。最终,整个帝国逐渐滑入兴衰周期死循环,而无法自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