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抢劫成果-《逍遥侯》


    第(2/3)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高的本质,是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官。然而,读书考科举,又需要殷实的家底。

    在这个生产力不高的时代,就算是相对富裕的自耕农,也很难常年累月的养着一个不从事生产的读书人。

    李中易身为后来者,又以御医的身份,久处于核心权力圈中,广博的见识让他对历代执政之得失,看得一清二楚。

    打破治乱循环规律的根本,其实是,不能堵死寒门子弟上升的通路,充分的扩展就业的渠道。

    必须重农重商重工并举,让寒门弟子即使无法读书作官,也可以靠着勤劳和智慧在商场或是工厂里谋个好出路,

    历史上的两宋,为政比较宽容,穷人的出路比较多,哪怕是土地兼并依然十分严重,却几乎没有全国范围内的揭竿大起义。

    两日后,李家大军云集于安喜县城,将整座县城围得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城。

    安喜县,虽然是一座县城,却因为是蓟州,乃至南京析津府的东大门,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据细作传来的情报,契丹人不仅在此地驻军多达三万人,并且把安喜县城当作了囤粮的分所。

    此时,县城里的契丹和汉军的兵马,比平民还要多,属于典型的一座军事要塞。

    也正因为安喜县是块大肥肉,又有驻军两万,所以,李中易开开心心的来了。

    大军围城完毕,杨烈便下了命令,工兵们指导各族奴隶们,绕着安喜县城挖出三道壕沟。每道壕沟必须宽三丈,深三丈,挖出来的土方用来筑垒寨墙。

    人多就是力量大,三万多各族奴隶们,在释奴的迫切希望之下,每日每夜的干活。以前,至少需要三日才能完成的工程量,仅仅一个昼夜,便大体完工。

    当然了,这也和工具的关系密不可分。来安喜的途中,李家军攻破了好几百个村庄,村庄的锄头、木铲、铁榔头等农具也都被带到了安喜城下。

    众人拾柴火更旺,奴隶多了好挖沟,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李中易坐在大帐之中,两侧分别坐满了李家军中的高级将领,大家齐集一堂,共商攻城大计。

    和以往军议不同的是,在大将们的身后,第一次出现了参议们的身影。这些参议,都是在历次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

    参议司指定作战计划的根本,是充分和详实的情报资料,自然也包括大将们对战争的看法在内。

    为了避免上传下达出现偏差,李中易一不做二不,索性提前把优秀的参议官,纳入到军议会议上来,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正面效果。

    打横坐在李中易右手边的杨烈,是今次军议的主持人,杨烈所处的位置,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既有李中易特别的信任,也和杨烈是个军事指挥天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白了,杨烈在李家军中副帅地位的稳固,可谓是名至实归,毋庸置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