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艺术的抢-《逍遥侯》
第(2/3)页
刘贺扬兴高采烈的问宋云祥:“老宋,莫非青龙河附近的奚人里边,住着什么重要的人物?”
宋云祥点点头,解释说:“据路上截获的晋阳商人供述,契丹国当今萧皇后的父亲,就住在奚人部落里。”
廖山河的眼前猛的一亮,摸着下巴,不怀好意的说:“如果将此老贼捉来,嘿嘿,这可是契丹人的国丈啊。”
李中易换了个盘腿的姿势,笑眯眯的望着他的心腹爱将们,今天的所谓商讨,实际上只是一场大战过后,众人调剂心情的闲侃打屁聊天吹牛的聚餐会罢了。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军人也是人,也需要张驰有道的调节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的个人情绪,这弓弦绷得太紧,迟早有断掉的一天。
和这个时代的所有旧军队都不同,李家军的作战模式,实际上是以计划为主,随机应变为辅。
按照李中易的说法,战争虽然千变万化,可是,依然有其内在的规律。
在行军路上遇敌的可能性,也不过是如下几种情况罢了,例如:水淹、骑兵突袭、四面埋伏,火攻。
其中,水淹又可以分为:决堤,蓄积山泉,区区几个花样而已。
在李中易的指导之下,宋云祥率领参议司的同仁们,详细的列明了必要的注意事项,经过广泛讨论之后,纳入战术手册之中,每个军官人手一册。
老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
部队在途中遇敌,只要军官们严格按照战术手册的要求,作好提前的侦察工作,完全可以避开可能的埋伏或是陷阱。
至于,具体到两军正面对决的战役指挥,这个就没办法按照手册上的要求,教条性的机械执行了。
所以,李中易亲手编写的《战役指挥原则》,开篇就强调了孙子兵法所言的,兵无常形,水无常势,临阵之时,务必冷静分析,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失街亭丢了性命的马谡,在李家军中尽人皆知,这匹傻马一直被李中易当作军事教条主义的负面典型,给批判得体无完肤。
更重要的是,哪怕兵力再少,一军之将也必须留下一支始终保持旺盛战斗力的战役预备队。
李中易的教导,对于几年还是土包子的将军们来说,等于是打开了一扇通向名将之路的大门。
其实,李中易并不指望手下的将领们,个个都是全能的名将,只需要都在专业级水准之上,不会轻易犯幼稚性的错误,他也就满足了。
讲武堂的设立,其战略意义,远远过李中易目前所有的武功和战绩。职业军校对于李中易的意义,就好像是黄埔军校之于蒋校长,延安抗大之于毛太祖,无论怎么强调其战略性,都不显夸张。
与李中易正规化的建军思路相对应的是,这个时代的带兵大将,要么是在实战中自己摸索经验,要么是将门世家的子弟,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家族教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