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段兴的“小无相功”先是从曼陀山庄习得。后来又从无崖子身上获取了一部分。再后来天山童姥在传他天山折梅手的歌诀之时。发觉他身有此功,曾大为恼怒伤心,因此功她师父只传李秋水一人。虚竹既从无崖子身上传得,则无崖子和李秋水之间的干系,自是不问可知了。 段兴当时有心想解释一番,言明这功法是自己从曼陀山庄弄来,但是转念一想,这曼陀山庄不就是无崖子和李秋水的孩子所捣鼓出来,自己若是解释了,反而非火上浇油不可。 试想这二人的关系,连孩子都有了,难保天山童姥一气之下,搞不好会给自己打上一记“生死符”。那可真是比六月飞雪,窦娥还冤了。 天山童姥息怒之后,曾对他说过“小无相功”的运用之法,但童姥所知也属有限,与自己自行参悟的也差不了多少。直到后来他在灵鹫宫地下石室的壁上圆圈之中,看到童姥的师父,逍遥子对“小无相功”的的注解,这才体会到不少“小无相功”的秘奥。也将“小无相功”修炼到大成境界。 其实鸠摩智出手之时,玄慈、玄生等已经察觉鸠摩智的内功与少林内功颇有不同,但想天竺与中土所传略有差异,自属常情。地隔万里,时隔数百年,少林绝技又多经历代高僧兴革变化,两者倘若仍是全然一模一样,反而不合道理了。是以丝毫不起疑心。 更何况“小无相功”本身是道家功法,少林全是佛修和尚,无人懂道家法门,兼之“无相”两字为要旨,不着形相,无迹可寻,若非本人也是此道高手,决计看不出来。 段兴正犹豫着,是否现在应该即可出手,揭穿鸠摩智的伪装,帮助少林之时,就听鸠摩智道:“方丈既如此说,那是自认贵派七十二门绝技,实在并非贵派自创,这个‘绝’字,须得改一改了。” 玄慈默然不语,心中如受刀剜。 玄字班中一个身形高大的老僧厉声说道:“国师已占上风,本寺方丈亦许天竺番僧自行离去,何以仍如此咄咄逼人,不留丝毫余地?” 鸠摩智微笑道:“小僧不过想请方丈应承一句,以便遍告天下武林同道。以小僧之见,少林寺不妨从此散了,诸位高僧分投清凉、普渡诸处寺院托庇安身,各奔前程,岂非胜在浪得虚名的少林寺中苟且偷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