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征-《游仙镜》
第(3/3)页
当然,暗中探察薛万彻、冯立等李建成旧部的事他也没放下。此时山东一带有不少原先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在任,李世民一登基,那些人害怕新皇帝要和他们秋后算账,因此准备先下手为强――造反作乱。这一下李世民越发认定当日张玄清所说的就是此事了。
只不过事情明朗了,但却不好解决。现如今他刚刚登基,怎么可能大杀特杀,并且攻城容易攻心难,杀人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长治久安和人心所向才是真正的挑战,立即召集朝中大臣商议政策。
谏议大夫魏征看出了李世民的顾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应当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方能显示皇上您公正无私的胸襟,才能化解不必要的灾祸。”建议李世民只诛首恶,其余一概宽恕。
这孙子也是个狠人,在玄武门之变前,时任太子洗马的魏征就时常劝说李建成早日下手除掉李世民,这一点在当时的官场中已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李世民大权独掌后,第一次召见魏征时,就曾劈头盖脸地责问他:“为何离间我兄弟感情?”令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替魏征捏了一把冷汗。
没成想,魏征这孙子还真光棍到了家,举止如常、坦然自若的说:“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听从我的进言,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
好嘛,三国时的陈琳面对曹操,也顶多来了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他魏征倒好,就差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如果不是李建成不听我的你丫早死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李世民还是个“识英雄,重英雄”的,不仅没把魏征宰了,还让他担任要职。而后,造反的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被右领军将军王君廓杀掉,把他的头颅送来京城。李世民果然听从了魏征的建议,甚至颁布命令:“六月四日以前与东宫和齐王有牵连的人、同与李瑗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治罪。”并派遣魏徵安抚山东,允许他见机行事。
之后一切自然如史书所言:“徵至磁州,遇州县锢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诣京师,皆解纵之。”如此让世人知道李世民宽容仁爱、说话算话,说不追究你们,就不追究你们,那些跟太子、齐王有关系的人这才安心,一场叛乱总算平息。
至此时,李世民以为张玄清那日所言“灾变”已过,心情大好,正想着是不是也封张玄清个官坐,把他拉入朝廷。可惜,却不知道,张玄清所说的灾变,这才刚刚开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