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为理想而奋斗的少年1-《完美大明》


    第(2/3)页

    光阴如箭,时光如梭,很快,两年的时间便过去了,乐文也已经在半年前过了十八岁的生日,但是乐文还只算的上是少年,还没有到弱冠之年。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

    话说,两年前了乐文的师傅真定大儒诸葛成化来到顺天府,为了能让乐文一举得中状元。

    这两年来,诸葛成化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乐文,乐文也是学的极为努力,每日除了把公务处理一下,和晚上和三个小美人玩鸳鸯戏水外,其余时间就都是用来随同诸葛成化刻苦学习了。

    因为丝柔在家中耐不住寂寞,便在乐文离开唐县没多久后,也赶马来顺天府找乐文了,乐文也无所谓,多了美人晚上伺候他侍寝,乐文自然也是乐于享受,虽然闻心言也说服了丁珂儿,把闻心言收为了小妾,可是闻心言却是在这两年里没少吃丝柔的暗亏,但是她为了让乐文能够考上状元,不让乐文分心于琐事,便一直没有告诉乐文。

    乐文虽然已经是三品大员外加封二品锦衣卫左都督,可是他还想要位极人臣,进入翰林院,然后成为首辅大臣,但是想要进入翰林院,就要通过会试,然后参加殿试。

    因为在明朝中期后期,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如果不是翰林就不能当大学士,而想进入翰林院就必须要是进士出身才可。

    明朝遵循前朝制度,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进士多入为翰林官。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

    会试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全国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二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也可一同应试。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

    而全国参加会试的举人足有数万人之多,乐文想要从这数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去这前三百名,可见是很难的。

    会试在京城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