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原力之理-《汉魏文魁》
第(2/3)页
马钧对此事自然懵然无知。原本无论是母亲的心愿,还是他自己的志向。都想去应应科举,尝试得一小官,可以光大门楣,也改变自家清贫的生活,但自从读了《物理初言》以后,但觉眼前忽然敞亮,所见万物似乎都改换了原本的模样,很快便将此事彻底拋诸脑后了。
因为书中写道:“《淮南子》云:‘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本作七十一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则其大也,加之山泽高下,各有不同,人居其上,乃无所感,亦不堕也。”
不过同时书中也对那两个庞大的数字提出了疑问,因为只属传说,并为孤证,没有明确的测量方法和过程流传下来“中原之东,汪洋恣肆;其西,昆仑绝岭;其南,交趾以外有身毒,身毒外亦海也,不可渡;其北,草原大漠,及于荒远。太章竖亥,安能尽步之耶?”
可是“即中国之大,五原而交趾迈七千里,东莱而金城四千五百里,囊西域而倍之。五原北交趾南,岂下于千里耶?西域更西,有月氏安息,乃至大秦,胡商所言,又五倍于中国也。则地球之大,安可量耶?”
讲完了新概念的“地球”,又解释日月星臣为何浮而不堕的原因“地若为平,乃有高下,由高就下,人所共知。地若为球状,则安有高下之分?所堕向者非下也,乃球之中也。如磁吸铁,唯其近也,乃为所引,若其处远,则何所引耶?日月星辰,所距极远,更百倍球径,故不必堕,可明矣。”
最后,甚至抛出了一个极其耸人听闻的假说:“日月之行,非等也,求其轨迹亦难,其中多无可索解者。然若日非绕地而行,乃地绕日而行,又若何?吾尝试算之,则其理如持湛卢以剖朽木,应手而开……”下面一大段相关的观测数据和计算公式,马钧对于天文所知甚少,只好跳开。
然而即便如此,他眼前都如同打开了一扇无比神秘而瑰奇的大门,门内仿佛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他就匆匆跑去向陈纻奉还书本,并且求告:“请请……请得卷二也。”陈纻倒不禁吓了一大跳,问道你真读完了?此书如此深奥,我半个多月还没能瞧明白卷一,只好暂且抛下,你一晚上就能读完?真明白其中含义了吗?马钧红着脸,也不敢撒谎:“但但但知大略耳。”
陈纻说我觉得也是,可能里面的那些数字啊,计算啊啥的,你瞧得比我明白,至于那些“天地运行之道,万物生灭之理”,就以你的学问见识,能读懂才有鬼哪。“读书不可贪多,要在深究也。且待三日后,再借汝卷二。”
虽然答应借了,但一推就是三天以后,急得马钧是抓耳挠腮的。但他很快就没空再琢磨这事儿啦,马弁跑来通知,说你赶紧准备准备。三日后在族祠为你举行冠礼。
马钧闻言,彻底地茫然:“小小子年未十七……”我十七岁还没到,怎么就要行冠礼了?马弁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安有童子往应试者?若中,如何为官?”言下之意,族长已然答应你去考科举啦。
按照周礼。男子二十而冠,先筮择吉日,并选大宾和赞冠,至日大宴宾朋,冠者乃加缁布冠,次加皮弁。三加爵弁,大宾诵祝辞,并取表字仪式相当繁琐。不过春秋以来,礼崩乐坏,虽经儒家宣扬。亦不能尽复其本原也,民间相关仪式简省了很多,而且往往不等二十,就着急给少年加冠因为只有加了冠才算成年人,才能娶妻生子,很多家庭等不及啊。
尤其马钧的冠礼,只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而已,族人也大多不上心。所以搞得非常简单。先随便挑了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日子,然后也不设大宴,族长马丁直接指定马文先生为大宾。马弁为赞冠,把马钧叫进族祠来,换身衣服,改个型,扎上一条巾帻,就算完事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