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苍天不仁-《汉魏文魁》


    第(2/3)页

    终究被曹操、孔融问哑巴了不丢人,即便打不过一流诗人,人还会认为你是二流诗人,可要是被是宽这类连名气都没有的家伙问哑巴了,那还不当场露馅儿么?好比那位裘千丈,他要是出场就被黄药师打败,大家顶多以为“铁掌水上飘”不如“五绝”,得算次一流高手,可是三拳两脚就被还没练过《九阴真经》的郭靖打败,立码谁都明白他是西贝货了。

    是勋本来就不是很想跟着是氏兄弟南下,避祸琅邪,这地方虽然暂时太平,可是也没有什么机遇,而且说不定几年以后,曹操就要杀过来了,所到之处据说是血流漂杵、鸡犬不留啊,接着曹操、袁术、刘备、吕布还得在这儿常年鏖战呢。所以青州士人,也包括是仪在内,先是南奔徐州,接着就又被迫渡江去了江东——真要到那一天,自己说不定也得被迫渡过长江去,难道真的按照历史上是家的轨迹,从此就跟着那碧眼紫髯小儿一辈子吗?

    所以他路上就一直在想,是不是等是家安顿下来以后,自己就找个借口离开?比方说,先去投奔太史慈,跟他学一段时间武功。终究乱世之中,有功夫傍身的话,存活几率应该会高上那么几成,起码自己得把骑术给练上去,那样打不过总还跑得过不是吗?

    虽说几年以后,太史慈也要南下江东,但终究自己跟太史子义是朋友而非亲眷,到时候再想从他那儿脱身,就要简单得多了。

    因为是宽那一句探讨诗歌的无心之言,是勋当即打定了趁早离开的念头。

    是宽将兄弟们让进庄内,是纡就提出要拜见庄院的主人。是勋觉得自己小心肝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啊,忙不迭地整顿衣冠——可得给曹太公留下个好印象,最好从他那儿讨份荐书,自己直接就奔东郡去拜见未来的大魏太祖武皇帝。可是是宽却摇头说:“此间主人还在州内任职,此刻不在庄内。”

    耶?在州内任职?那又是谁了?难道是说曹操的兄弟曹德?曹家跟陶谦不是向来不对付吗?难道是自己的判断失误?

    关于曹太公曹嵩和曹德之死,史书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一种说法,曹操派人去迎父,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部将张闿护送,然后张闿见财起意,就在路上把这曹家父子给宰了——演义采用了这种说法。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陶谦压根儿就是幕后黑手,是他主动派兵去截杀了曹嵩和曹德的。

    是勋前一世是三国粉,他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当时关东诸侯结成了相对立的两个集团,一是袁绍—曹操集团,刘表也属于这个集团,二是袁术—公孙瓒—孙坚集团,陶谦也属于这个集团,双方见过不止一仗。所以后来曹操攻徐州,公孙瓒所署的青州刺史田楷要派刘备去救援。

    既然陶谦跟曹操分属不同的阵营,彼此是敌非友,那么说陶谦派人护送曹嵩父子,那就是很不合情理的事情。因为那时候公孙瓒虽然被袁绍在界桥打败,势力还并没有消退,而且袁术在南方虎视眈眈,陶谦没理由那么快就改变阵营,去向曹操献媚——再说了,就算献媚,也得找老大袁绍献媚啊,找曹操有多大用了?

    可是如今听起来,曹家竟然有人在州里做官,也就是说在陶谦手底下做官——难道说,自己的判断错误?还是说历史的复杂性要超过了史家的笔头,有太多不为人所知的秘辛隐藏在深不见底的渊薮当中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