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富翁》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经过了半个月的互相试探,苏景祯楼上的那位老板终于对苏家的小作坊给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收购价格,二十万元人民币整。
蒋秀霞听到这个价格之后冷笑了几声,苏况也是摇头否定。
其实这个价格对于只有四十多台缝纫机的苏家来说,也不算是太离谱的价格,一台全新的国产缝纫机也就四千多块钱一台,满打满算苏家有五十台机器,也就是二十万,更何况苏家并没有五十台那么多,而且机器也是旧的。
但收购与出让不同,一般都是溢价收购,不可能是直接按照固定资产的总额来计算金额的,加上苏家本来就是正常运作的小厂,还有三张订单在手,配备了完整的开料工人与缝纫工人,对于这个金额,蒋秀霞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二十万?翻一翻还差不多,光是三张订单的总额就有六十万了,不算多,一成的利润就好,那也就是六万,这钱我白送给他了?”
苏景祯觉得妈妈的话说得对,这年头只要手上有订单,那钱就跟白捡的一样,工人不缺,机器不缺,只要按时交货,一年下来怎么着也能赚个十万八万的。
当然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服装来料加工总共也没几个年头好赚的,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利润就会变少,小型的服装加工厂就会越来越少。
当得知了苏家手上还有六十万的订单,老板的收购价格也变得有诚意了一点,一下就增加到了三十万,可蒋秀霞还是觉得不划算,自己要是不卖厂的话,到了年末,固定资产加上今年订单的利润,总资产算起来也差不多有三十万,自己何苦要卖呢?
加上重新找地方需要时间,还得去购买新机器,重新招人,招来还不是立即就能用,可能会有新手,还得培训一段时间,中间浪费的时间与金钱,还有来回折腾耗费的精力,要不是夫妻俩都觉得加工厂的确要是扩大,原先的楼房的确已经放不下那么多的机器,他们才不愿意这么折腾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出价还价,到了五月中旬,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三十八万,苏家的这个小小的来料加工服装厂就打包卖了出去。
夫妻俩兴冲冲的准备购入新机器,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苏景祯又拿出来一个新的方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