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家中-《东方大亨》
第(2/3)页
他走到走廊最里面的房间,推开那扇木门。发现房间一片明亮。
左侧是一排排挨在墙上的棕色书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放了很多书。这一眼望去,恐怕有数千本书籍,显然,爷爷是一个爱书之人。
在右边,是一个孔雀形状的窗户,这时阳光洒落在桌椅上,显得很是和谐。
叶政治走到书架前,并没有登上梯子,而是在下面选了二本书。一本是关于香港股市的。一本则是关于世界投机历史的。
捧着书本,他走到那张藤椅上坐下,躲在墙壁留下的阴影处,翻开厚实的书页。原先他觉得这二本书是有区别的。但翻开之后发现是一脉相承。
1964年,恒生指数成立,起始点为100。
1967年,香港发生大暴动,持续三年下跌,最低收于58点。
1969年。土地允许出售,促使股市向好,房地产企业成为领涨板块,开启第一次大牛市。
1973年,在地产股的带领下,过去四年,指数从107点涨至1775点,涨幅超过17倍。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暴发,恒指跌至150点。
……
读书不一定使人进步,但终究是有一些好处。
以前,在叶政治的印象之中,华夏的股市是一个投机市。股票的买卖,全然是靠着题材炒作,完全不顾及业绩,不在意是否有投资价值。而香港股市则不然,受到西方的影响以及允许世界投资者介入,如今已经变成价值投资为主导。
只是如今看来,或许是对的,但却并不能全对。
香港股市同样蕴含着投机的因子,不止是香港,各国的股市历史都是如此。
以全球市场表现最好的美国股市为例,当年的美国股市发生过一起大崩盘。从1929年到1933年,这四年时间,道指跌了90%,收于41.88点。
当时,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总结了一句话:在一个5%的人口掌握着90%的财富的国家里,股市自然被富有的投机者所控制。
如今的美国股市,最大的成功则是从散户投资者为主导变为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机构占了资金的80%,香港占了60%以上,华夏则仅有20%。
从机构所占比重来看,说香港的投资稳健,恐怕也只能是相对于华夏而言。香港股市仍然充满着投机的因子,只是现在比较低调而已,显然要继续向机构型迈进。
咦?
叶政治放下本书,不经觉端起了桌面上的一杯热茶,直到送入嘴里,才意识到茶怎么会凭空而出?
“二公子,不知道要不要送点心过来?”陈管家站在旁边,冲着他和蔼地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