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集市传言-《回到古代开书院》
第(3/3)页
回到家后,心里反反复复念的都是这两首诗,只可惜他忘了问友人这两首诗出自何处,心里痒痒了一整晚,所以一大早他就带着阿旷出来了,想不到路过集市就打听到了。
老先生又急问:“靖王府在何处?”
阿旷说道:“老先生若是要去拜访靖王妃,恐怕要去北庄的三味书院。”
“为何?”
阿旷答道:“学生还打听了,靖王妃在北庄三味书院教书,不住在靖王府。”
“教书?”老先生好奇了。在楚朝,富贵家的女子读书并不少见,可这女子教书,还是第一回听说。
世人偏见,总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觉得女子只能干些家长里短的杂事,如何能担负教书育人的大任。
“她门下的学生是哪家贵族子弟?”老先生问道。
“没有贵族子弟,都是庄上农家的孩子,还有捡回来孤儿。”阿旷答道。
老先生再次震撼,片刻之后又哈哈大笑,能写出那样惊世骇俗的诗句的女子,又怎会是普通女子呢?看来她这个人就如她的诗句风格一样,简单大胆,不拘一格,不惧世俗偏见。
“阿旷,世人都道,读书看血统,看传承,祖上书香门第更容易出奇才,因为一脉相传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如今靖王妃收下的学生都是些土娃子,祖上大字不识一个,你觉得她能把这些土娃子培育成栋梁之才吗?”
阿旷认真思考,恭恭敬敬回答道:“学生不敢妄言,不过学生记得老先生教过学生,事在人为,天道酬勤。”
老先生点点头。
是呀,事在人为,人人都有个脑袋,谁说土娃子就不能读书呢?谁说土娃子就比贵族差?
“走!去北庄看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