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芬兰 (中)-《辉煌之世》
第(2/3)页
芬兰人之所以主动放弃了卡累利阿地峡的有利工事地形,主要的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芬兰人非常清楚自己无法抵抗明军的攻击。坚守卡累利阿地峡的话必然会引起明军的重视,从而将战争演变成从残酷的消耗战。以芬兰人的国力来说,与大明进行消耗战,哪怕是处在有利地形的防守之中也是一种找死的行为。
芬兰人的战略很简单,那就是以打促和。采用诱敌深入的方式将明军的部队拉入茫茫林海之中,尽最大可能的削弱明军的机械化威力。在拉长明军补给线的同时在森林地带伏击明军。这也是芬兰人唯一可行的作战方式。打阵地战消耗战的话,芬兰人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大明陆军哪怕只是用火炮和轰炸机也能把他们全都给消灭掉。
只有采用出其不意的作战方式成功的伏击明军部队,将明军打疼之后才能够取得有利的谈判位置。毕竟明军的主要目标是西欧强国和美国人。只要重创了明军部队并且大量获取俘虏,那或许就能够达成付出一部分的土地和利益从而换取和平的机会。
没错。芬兰人认为自己就算是打赢了也要以失败者的身份去于大明进行谈判,尽可能的保留下来自己的国土和利益。这就是弱国的悲哀。进入芬兰的大明军队就算是全军覆没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明军拥有充足的实力可以卷土重来。而芬兰人一旦战败,那就是亡国的下场。
至于主动放弃卡累利阿地峡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很简单,芬兰人试图做出一种顺服的姿态让大明明白自己的想法。不过好像大明并没有理解芬兰人的良苦用心。他们依旧浩浩荡荡的将部队开入了芬兰境内。
四月下旬,当明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队在布列斯特要塞附近与盟军激烈交战的时候。北方的芬兰境内同样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惨烈战役。当明军北欧集团军群的部队深入芬兰境内长达近二百公里的地域之后,一直都在苦苦忍耐着的芬兰军队突然间开始出动出击,在茫茫林海之中给予了明军重大打击。
芬兰境内真正工业化的城市很少,规模也很小。至少与这个时代其它强国的城市相比而言。芬兰人的城市更像是一种小型城镇。完全机械化的明军在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可言的芬兰境内只能是沿着狭窄的公路穿过林海奔向赫尔辛基。但是他们在距离赫尔辛基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方却遭到早就已经隐藏在公路两旁森林之中的芬兰军队的突袭。
幽暗的森林之中冒出了无数条火舌,长长的机枪曳光弹链将为数众多的明军官兵们打死在了卡车上。而一门门隐蔽的非常好的反坦克炮用精准的炮击将一枚枚的穿甲弹从侧面射入明军的装甲车辆之中。将那些威力十足的装甲部队变成一堆堆燃烧着的火炬。
遭到突然袭击的明军开始疯狂反击,整个森林都变成了巨大的战场。无数纷飞的弹雨将众多参天大树打成粉末,密集的弹雨几乎将幽暗的森林给映照的一片通红。紧急赶来支援的大明陆航却根本就发现不了敌军目标。因为芬兰人的军队都隐藏在了森林之中。
而明军部队在质量极差的公路上拉出了长长的队列,在遭到袭击之后首畏难顾,甚至于就连调集兵力都变得异常困难。而轻装的芬兰军队则能够在森林之中快速移动行军,从不同的地方打击明军漫长的行军队列。
芬兰人的战术取得了空前成功。行动不便的明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装甲部队难以进入森林之中作战,而步兵们在进入森林之后就会遭到芬兰人的狙击手和隐蔽火力diǎn的密集攻击。伤亡惨重的明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之中。
明军北欧集团军群的数十万军队散布在漫长的行军路线上,在遭到袭击之后他们甚至很难将部队集中起来。陷入混乱的明军损失开始直线上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