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招新-《舞雩春归》


    第(3/3)页

    繁京地区共有五十一万三千户,南部比北部多,带周边的郊区共有三十二万户,约一百二十七万人,这个数字比梁国明都南还多一些。明都传承七百余年,几经易主,积累下的人口飘忽不定,近年人口外流,已比繁京的总数少了十万户。南方自古夷人所居,气候湿热,土壤黏重,繁京当了二百载春秋的首邑,吸引了整个南部居民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在此同时各地的原住民还呈增加之势,不得不说是个异数。

    这些数据在书坊里处处可见,所以苏回暖渐渐弄懂了南人被北人低看的另一个原因——“坐井观天,不知自谦”。晏煕圭在问话的空当对她直截了当地阐述了施恩给药局的理由:齐国人多,不怕没钱赚;南帝京三教九流之地,适宜做惠及民生的生意。其他的州府还在估测中,但繁京是绝不会亏本的,前几朝设的药局要是能按照律法所实践,也不会落到连温饱都难以保障的地步。

    药局里一共十二人,合同上写明由主事带部分医师轮流制作成药,低价买进生药库的高成本药材,长期性地大量流入城内。百姓的基数大,形成稳定的客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辄谓之阖境赖惠。

    主事在官方文牍上填的是大使,但每个人都将目光聚在居于药局的女副使身上。苏副使是覃神医唯一的关门弟子,又得京师大族容氏青眼,想必能力卓然,是个实打实的副使。

    实打实的副使和陈医师忙里偷闲,在房中聊了一会儿,就盘算着上街吃顿好的,下午去城郊的平莎渡散散心。

    苏回暖本来想带她到燕尾巷里吃面,但陈桦想到她在巷子里受了伤,便提议由自己请她。苏回暖简直不忍拒绝这个善解人意的想法,一马当先冲出了困了她十天的药局。

    饭后清闲,两人雇了马车悠然驶向南郊。自黛瓦白墙的民居一路至城门外,碧天雁字成行,地上人流如织,端的是一幅热闹场面。

    近日细雨暖阳交替,殊不觉秋之已至。此时景物痕迹殷然,风花垂柳,均沾染仲商凉意。

    平莎渡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相传三百年前一位崔大家曾在这里送别知己。好游玩的京城百姓看腻了华盖景行,暇时总是愿意呼朋引伴地到城外踏青赏景,城门闭的早也不要紧,在外面待上一晚,天为幕,地为席,哪里管得着赶回家去。

    下车放眼望去,一川秋色浸在清湛天光中,迤逦浓淡墨色。河流如带,萦回在山脚处,轻烟似的缭绕了数圈,如同花瓣一样舒缓地绽开在原野上。极目远眺,便能望见密密匝匝的灰色茅屋,隐在一层石青的岚气后。

    近处的山坡开满了木樨花,浓郁的香气渗进溪水,从幽深的山里漂进脚下的石潭。临水的早菊飒飒摇摆,不少游女摘下花朵装饰发髻和衣衫,侍从怀抱花篮走到车旁,为熏炉添香。

    苏回暖没想到人还挺多的,这个时间不早了,还有人上山赏桂。陈桦兴致很好,对她道:

    “其实今天我们运气不错,你不常出门,不晓得旬休时京城的路有多堵,往往是路上出了点状况,后车只能挨着前车轮,一寸寸向前挪。没办法,贵人多商人多,最后连有点家底的人都雇了马车,坐过车大家就不想跑腿了,可有时走路都比他们快。”

    苏回暖问道:“我们走的这条开阳街是从城北一直通向城外的吧?真够长的。马上到中秋节,街上肯定全是出城赏月的队伍。”

    陈桦“哎呀”了一声,“我就是想带你先把这地方认一遍,中秋节你要是得空,我们再来。你看,这些人都是踩点来的,有钱人家的家丁会在主子选好的地点做上标记,十五晚上那一块地方就归他。”

    苏回暖道:“清风明月本该吾与子共适啊共适……”

    “你眼睛别往那儿瞧,人家已经定了。”

    她多方考虑了那处风水宝地的位置,遗憾地发现碧草中插了根矮矮的木杆,拴着一面黄色小旗。渡口水浅,太高的地方看不出水的妙处,太低的地方又不能抬眼就目及桂树。有一辆牛车停在溪水与潭子的交汇处,背对丘陵,面朝旷野,头顶一方宽阔浓密的树冠,车顶洒了碎银般的花。

    她不由自主多打量了两眼,陈桦却忽地笑了:

    “可以上去蹭一蹭位子,亏得是你熟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