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天空-《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2/3)页
无论科技怎么改变生活,也改变不了大都市永远比乡下、小城镇先得到实惠的现实,北京城成为全球第一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像慕尼黑、旧金山、加尔各答等也是非常接近。
就算是唐老板发明了那么多的代步工具,到了上班高峰之时,全体工班族倾巢而出,也是挤得醉了。大家看那全自动化的魔道上,大把的大好青年在近在咫尺的范围内踩着魔鞋“飞翔”,也是挺累的。
唐老板的工程师团队有人提出了空中交通概念以缓解日益紧张的大都市交通。唐宁以前不是发明了“酋长之翼”之类的动力滑翔伞吗?工程师们说滑翔伞不错。
不错是不错,但滑翔伞目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它的起飞需要一段路的助跑,就像飞机需要跑道一般,在都市里这么拥挤的环境中就不是那么合适了。不过,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工程师们马上就有了解决方案。
唐老板还发明过可以倾斜的旋翼嘛,把动力滑翔伞的螺旋桨变成可倾斜的,结果就是能够让滑翔伞垂直起降。咦?这个点子真不错。唐老板这段时间就在看团队研发能够在精确位置起降的城市滑翔伞。
这个原理相当简单,就是把本来就已经搁置在伞与人中间的螺旋桨变成直升机模样,这是起降时的形态,当滑翔伞升空之后,这旋翼就慢慢地转过来当螺旋桨,且这整个动力装置是双旋翼的,跟温莎帝国的垂直起降战机概念类似。
这里是城市项目,噪音的控制非常重要,所以其升空的速度并不快,保证路人们不会被巨大的旋翼声音骚扰得心神不宁。除此之外,城市滑翔伞的规划中还有很多类似考虑。
如:怎么解决非正常降落的安全问题?如果是掉在车流中,那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些城市滑翔伞基本上是要沿着为solo而建的那些空中特殊通道而行。如果滑翔伞不幸跌落,solo专用高架桥有足够的强度保证飞行乘客的安全。
最不济也要让飞行路线沿着人行道走,最多掉进人堆里成为笑柄,而不是掉到机动车道里成为肉饼。
这个时候就看出控制市政的重要性了,温莎帝国完善立体交通,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比较宽阔的公共绿地作为起降的“机场”。并且在城市范围内滑翔伞这种交通工具实现自动驾驶,除了在开阔的公园和绿地,城市中不允许自由驾驶,想乱飞那是不行的。
温莎还有很多的无人机,如果大量出现空中自由飞行的鸟人,出事故的概率太大了。除此之外,所有的城市无人机和滑翔伞等工具全部都配备小型的gps工具,一旦有两个人在空中相遇,自动驾驶设备隔着几十米就会让双方左右错开(都向右闪避),以免在空中相撞。
而滑翔伞的飞行高度最好基本上是固定的,一般为超过大部分建筑物高度的30米,将来建筑物不段地变高之后还会统一的调高。这是发展城市滑翔伞的初级阶段,将来嘛,可以在40米、50米都设置空中网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