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仙童-《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1/3)页

    天才少年迪生揭示了“爱迪生效应”之后,有个工业领域的被主流科界所公知:一无线电报(管的信号放大效应);二风力发电(真空管的整流效应);真空管计算机(整流效应使逻辑电成为可能)。

    英国电报公司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效应,它那使用真空管计算机的快速交换中心和几乎每个主要国家主要城市都已经覆盖的网络使前北约国家只能把自主研发的无线电报技术用在军事上。

    界倒是很看好发电技术的应用在力发电和火力发电上面,很快就有科家提出了这两种除风力之外的发电技术。唐宁一直渴望阻止的火力发电时代终于还要不可避免的要来临,因为其技术门槛低。以前也不是没有人设想过水力火力发电,但法拉第电力公司的进步令这些工程师望而却步,天才少年的破解使工程界信心大振。

    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法拉第电力公司的电网居然可以跟电报电话网络结合起来,等这个技术一出来并大幅降低电报机电话机价格的时候,那些新兴的电力公司全都得傻眼。唐宁倒不是想垄断电力行业,他可以凭借电网的优势强迫那些火力发电厂达到他指定的环保要求,以抵消污染的负面效果,否则不让入网。

    ibm的鸟笼式计算机原本是机械式的,但这种计算机速不够快,后来就推出了真空管版本的高端机,并为一些大型企业机构所采购。由于自动计算能力的广阔前景,世界各国的大只要是有点财力的都买台ibm鸟笼计算机来研究一下,现在则纷纷转入真空管计算机的研究,ibm在这个行业的垄断被破也是指日可待。

    大行业机密纷纷出现密集的研究论,美国政府提议由美国法国德意志各邦国俄国荷兰等国共同出钱出力,打造一本可以媲美《自然》期刊的刊物,以便新科技在各国之间更好的传播。后来这本期刊被命名为《科》,爱迪生将一部分破解无线电报秘密的奖金捐赠给该期刊,成为《科》第一位不代表政府的理事。

    《科》期刊的亮点就是大力发表那些《自然》藏着掖着不让人知的科技秘密,因此它的成很快就成了术界和工程界的宠儿,果然成了《自然》的强劲对手。

    一个天才少年的成就激起了美国等国术界士气,唐宁觉得有趣。事实上以真空管为基础的科技主流技术与温莎财团的独门技术已经站在了同一片高地上,能够再次完胜真空管时代的,那就只有……半导体了。

    真空管有一个局限,因为要保持一定空间的真空,否则就无法出现爱迪生效应,所以它不可能做得很小,这是真空管继续发展下去的瓶颈。半导体又是如何实现逻辑电的呢?

    以纯锗晶体为例说明半导体的神奇属性。每个锗原的最外层有4个电,而在晶体内整齐排列的原中,4个电的每一个都与邻近原所含的4个电中的某一个成对地结合在一起,当外围电为8个的时候,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计算出来的电能级,以及实际世界中惰性元素的实证,所有的电都是很稳定地联结成对的。由于这种排列方式与钻石的排列方式相似,所以锗硅和其他类似这种结构的物质统称为“金刚结构”。

    如果在这种体系完整的金刚结构内掺入一点砷原,情况会变得复杂。砷的最外层有5个电,其中4个电将与其原核整个取代锗原的位置,与邻近的锗原依照前述排列方式紧挨在一起,电也成对结合,但第五个电因没有配对而自由流动。

    这时,如果往此晶体上加一个电压,这个自由电将向正移动。但它无法像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那样快速地移动,它们的导电性只是比硫磺玻璃等绝缘体要好。所以这种加入了微量杂质的金刚结构叫“半导体”。

    光是这样的属性还不足以使半导体奇特,当我们不是向锗晶体加砷而加硼的话,由于硼原的最外层只有3个电,它们分别与3个邻近锗原所属的电配对,但余下1个锗电怎么办呢?它只好与“空穴”配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