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了,大家都不要说了,”又是宦臣的五爹发话了。“要说身安思危,得荣思辱,凡事得三思,也对,何况是你这身份。但是也得知孝乃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父母养儿育女为的是啥,为的就是儿女出人头地,死后被儿女隆隆重重下葬,得着众人祭奠,更何况你的娘非比一般呢?她一个人把你拉扯大,吃下那么多苦,如今大葬也无可厚非。这样吧,这事就这么办。但凡是城里来的一律不接吃喝,那来那回。但凡是方园周围的。不管是远亲还近邻,来者就是客,一律接待,中午流水席,四个菜一汤,馍随便吃。赶上饭点的随便吃,赶不上饭点的也别生气,反正咱朱家不做那绝户事,让人事后戳咱朱家人的脊梁骨。”说罢望着朱宦臣。等宦臣发话了。 就在朱宦臣迟疑之际,村支书站了起来,说道:“既然说到了丧葬费用,我就在这说一下。哈,原来我准备等会后给宦臣回报,既然说到这个话题了,我就在这里说一下吧。今天下午村委会专门就朱县长,朱宦臣母亲的丧葬事宜开了个临时会议,会上已经就此事作了充分考虑。考虑到我们村,我们朱家出一个七品县令不容易,这是我们朱家几百年才出来的一个人才,我们朱家的光荣。考虑到宦臣今后的前途,为了不给宦臣的仕途产生不良的影响,村委会决定,这次丧葬费用由村里出一部分,老老会出一部分,内柜出一部分,三方出资,以村委组织,朱家监督,这次丧葬的内柜由村委会计与本家五哥负责,需要用到钱的地方找我说明事由,去内柜领钱,做到每花一分钱都要有记录,本着节俭办大事的原则,共同把来福嫂子的丧事办好,送她走好最后这段路。哦,我再说一下,原来村委会上大家议事时候准备了城里人的饭菜,你象宦官县里的人赶百十里的路来了,赶上饭点咱不能赶人家走吧,城里来的也有饭,饭菜的标准是:早晨,晚上大锅饭,馍随便吃。中午考虑到咱农村人饭量一般大点,再加上这几天帮忙的人体力活多,菜少了怕吃不饱,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平时六个菜,三荤三素一个汤,烟两盒,酒一瓶。殡葬当天按咱们当地的标准,饭菜全席。按照来者就是客,是客就有饭的原则办,流水席,让客人吃好喝好。你们看中不中?” “中,中,这样办忒好了,这样即照顾到对宦臣的影响,又不失我们朱村人的面子。好,就这样办。”爷们中有人抢先发言表态。 朱宦臣听罢点点头。 这事就算定了,议事的人也散了,各忙各的去了。待到众人都要离去,宦官的五爹也站起身来准备走,宦官上前拉住他五爹说道:“您先别急着走,咱们去灵堂看看去。” 到了灵堂,宦臣家的正带着女眷烧纸钱哩,灵堂前一片哭声,刹是凄凉。 进了屋,二毛仍旧跪在地上扶着棺材哭泣。朱宦臣走上前去,拉住二毛的胳膊示意他站起来,二毛抬头一看宦臣来了,停住了哭声,随手抹了一把眼泪站了起来。 宦臣把二毛拉到一边,说道:“二毛哥,人死不能复生,谁都会走这一天。你也不用太自责了,娘得的啥病我心里很清楚,我还要感谢你尽心尽力的侍候娘走完了最后的一程路,这个大恩大德我朱宦臣铭记于心,永远不会忘记。”说罢拍了拍二毛的肩膀,又道:“二毛哥,对你这几年的负出以后我会报答的。”没等朱宦臣把话说完,二毛又象个娘们样的哭了起来。朱宦臣看着二毛伤心的样子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二毛哥,不要哭了,是男人就得有个男人的样子,老这样哭,等葬了娘你不把身体哭坏了,节哀顺变,孝心常存,不只在这几天。” “嗯,嗯。”二毛使劲地点头,抹了一把眼,收起了泪水。 朱宦臣的五爹走上前来,望着二毛说道:“刚才族亲们议了你行孝的事,认为你随着宦臣叔伯兄弟们一起行孝礼比较合适,至于穿什么孝衣你不要太计较,族亲发给你什么孝衣你就穿什么孝,跟着宦臣叔伯兄弟们一起行孝,记住了。” “嗯,嗯。”二毛又是使劲地点头。 正说着有人把二毛的孝衣送过来了,二哥哭锤子一天了,还是常服,这会才得着孝衣,接着了孝衣,看了看,低着头去一边穿孝衣去了。 丧事以如预定的那样顺利进行。到了第三天,市县乡各级领导都来了,真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小汽车村尾刚开出去一辆,村头又开进来两辆,街巷里停满了小车,方圆百里有此隆重的葬礼还是第一次。所以赶来看热闹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人们络绎不绝的从四面八方赶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往村委会赶,真是人山人海,项背相望,把个不大的小村庄挤的是水泄不通。 村里鼓乐喧天,金鼓齐鸣,大戏四台。原来村里准备了两台鼓乐,宦臣姥姥家又送来两台,为的是给外孙撑场面,朱宦臣想拒绝都拒绝不掉,人家自带的帐篷,自搭的戏台。场面隆重无比,在这百里方圆,前一百年没有,后一百年怕是也难以超越了。 到了葬礼的当天来的人更多了,得着礼单的来了,没有得到礼单知道信的也来了。这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不想与县长沾亲带故,但凡是多少与朱宦臣家沾点边的都来了,八杆子打不住的甭管沾边不沾边的平时都不走动的这会都纷纷赶来了,别管礼金拿多少,这是向大家展示我是朱宦臣朱县长家的亲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