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长沙巨富-《太平血》


    第(2/3)页

    曾水源低声将打听到的这三人背影悄声告诉了萧云贵。这三个人在长沙城中的确很有名气,这太平街朱乾货栈的大掌柜朱昌琳,出身长沙安沙镇和平村一个家境小康的书香门第,屡试不第后,家中境况逾下,他便来到长沙投身富绅唐艺农做了账房先生,几年后自己在太平街开了家杂货店,做起生意来。

    道光二十四年,湘中大收,谷价贱至千钱三石,谷价骤跌,常人唯恐抛之不及,唯独朱昌琳借资大批吸纳谷物,谁知第二年长沙大旱、洞庭湖却遭了水灾,一时间谷价大涨,每石竟然涨到五千钱,自此朱昌琳便一跃成为了长沙数得上的富户。

    道光二十八年、二十九年,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都是头年谷丰,次年大灾,朱昌琳仍旧是靠着天灾又大赚了一笔,不过这次的灾害严重得多,暴雨从三月至六月,连下三个月,湘资沅澧大水,滨湖围垸溃决更多,长沙、善化聚集灾民数十万人,宁乡盈路皆属饿殍,安化斗米**百文,鬻卖男女仅得斗米之资;至永顺一地斗米值钱三千六百文,官吏地主有以一粉团易一妇者,有以钱四百买一妇一女一子者,这就是有名的湖南“道光己酉之荒”。朱氏靠着灾荒又大赚了一笔,隐隐成为长沙城内屈指可数的巨富,但朱氏良心未泯,于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召集流民修建朱家大宅,即建了自家府院,又大量救济了灾民,在地方上颇有善名。

    而魏鹤林却是湖南长沙东乡大贤镇人,魏家世代富有,祖遗田产四千余石,魏鹤林与朱昌琳一样靠经营粮、茶、盐起家,所开设的“德裕盐号”、“德裕茶庄”,规模不亚于“朱乾”号,也是个乐善好施之人,在长沙城中也是颇有善名。

    而这个宝庆五属同乡会的何元伦也是个人物,清代商人习惯以地缘关系区分统属,湖南商人组成的商队就称为湖南商帮或湘帮,湘帮在武汉三镇的商业阵营十分庞大,其势力甚至超过了徽帮。在武汉三镇,湖南帮有五府十八帮之称。五府是指长沙府、衡州府、宝庆府、常德府、辰州府,十八帮是指各府内属的小帮派。

    而这何元伦正是宝庆府人氏,他带领的宝庆帮在武汉三镇的汉口各码头商业势力极为庞大,便是此处湘商帮派的牛耳。咸丰初年,为加强湘籍人在汉口的凝聚力,宝庆府在汉口的商人于汉口宝庆街建起“宝庆五属同乡会”会馆,这何元伦便是首任会长,此次他到长沙分号办货,却不想被羁留在城内,自然也成了长毛邀请的对象之一。

    听了三人的来头,萧云贵暗暗点头,看来这三人的确是有些影响力,便缓缓说道:“既然还有三位没到,就派人催请一下。”跟着脸一沉冷冷的哼了一声喝道:“本王可不习惯等人!”

    他嗓门不小,这一声断喝,到把下面的人都吓了一跳,众人都是暗想这三人要倒霉了。萧云贵却不知道,这朱昌琳和魏鹤林后来可都是成了长沙首富的人。

    他话音才落,大堂外两位三十余岁的富绅大步走了进来,和旁人不同,两人的衣着都是光鲜异常,一人穿了领青色湘绣锦袍,腰间花饰玉带,其上和田玉石坠子,头上圆顶小帽,正中一颗翡翠玉石镶嵌,手中一支银潮水烟袋。另一人一领淡蓝色苏绣绸袍,腰间金缕玉带,吊个锦绣香囊,亦是圆顶小帽,正中却是颗红玛瑙,手中一支青花玉彩鼻烟壶。

    两人联袂而来,青衣富绅上前拱手微微一笑道:“不才朱乾号朱昌琳见过王爷。”

    而那蓝衣富绅却只是略略拱手,板着脸道:“在下魏鹤林见过王爷。”语气中舒无尊敬之意。

    萧云贵微微一笑,起身还礼后指着左首两个空位道:“二位请坐。”

    朱昌琳倒是又谢了一次才坐,那魏鹤林却是绷着脸一言不发就转身落座。看得出朱昌琳更圆滑些,那魏鹤林却似乎很不乐意搭理萧云贵这个长毛西王。萧云贵心中暗暗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又打量两人几眼才坐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