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依依送别(三)-《风烟传》
第(2/3)页
那几个商户见他既接了,俱面露了笑意。他们中大多认得风灵,纷纷围拢上前同她说话。官媒中不知哪一个多嘴,泄了风声出去,那些人好似都知晓风灵与拂耽延的亲事,只当他们已成了礼,一个个拱手称贺。
有人当即便道:“顾娘子这样的人品,也是突厥蛮人娶得的?放眼沙州望望,也只延都尉堪配。”
众人放声笑了一回,却不过是善意的虚衍。谁心底不知拂耽延回了长安后是该问罪的,罪大罪小,是何罪名,尚不可知,可单看兵部等不到年节之后,如此火急火燎地要将他押送回京,只怕要落下不轻的罪名。
风灵接过拂耽延手中的那卷黄麻纸,细细地卷了装入行囊中,向那些商户与百姓道了别,重回了马上。待她再上马时,四下扫看了一圈,冷眼冷面尚在,似乎并不为这一幕所动。然她心底却只认个死理:在世为人,一言一行,并不能教天下人皆服,与其耿耿于怀,不若行端坐正,无愧于天,无愧于己,便足矣。
一行人走走停停,走得甚慢,将出城门时,张伯庸亦来相送,这却是风灵始料未及的。自索氏倾覆之后,张伯庸倒是看淡了许多,甚至无奈地向拂耽延笑道:“我与都尉一根绳上的蚂蚱,今日兵部来人,我送了都尉,明日吏部来人,又有哪一个肯送我的?”
风灵咂了咂味儿,倒也是这话。同是获罪,拂耽延终究是圣人眼里能瞧得见的人,情形很不一样,张伯庸大约是要等着吏部文书,就地解职的,连押送回京的资格都不会有。
既如此,风灵也少不得下马,作出冰释前嫌之态,宽慰几句,同他辞别。
及到出城驰上官道,已近晌午。
众人跑上一处地势较高处,拂耽延与韩孟皆不禁停下马朝敦煌城回望过去。那两名使者一路出城亲眼目睹了府兵们与百姓的拥戴,多少对拂耽延起了敬重,他驻马回望,他们也不催促,只在一旁候等。
城楼的轮廓在强烈的日光下显得略微虚幻,大风裹着沙尘盖向敦煌城,整座城仿若缥缈在风烟中,亦真亦幻。
再远处,千佛洞背了光,成了一堵沉重的阴影,却仍能领受到佛力感召,风灵在心里头默默念了一声佛:前景不明,吉凶难测,惟愿诸佛怜悯,多垂加护。
韩拾郎夹了夹马腹,走到风灵身边,似乎隐隐难安,因怕韩孟听见,特意说了高昌话:“姊姊,延都尉与阿爹会获罪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