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篇 “诡异”死神-《灵异故事会》
第(3/3)页
老妪和锈花鞋
到了晚上,小孩不能出门,更别说上山,大人出门也有禁忌。“我家隔壁有个小伙子小张,因为没有领营业执照,只能在夜里上山卖东西。为了避开巡山队,就喜欢找小路上。”蒋国勇说,“有一次,他带着两个朋友一起上山,快到山门时,突然感觉一阵冷风吹过,打了个寒战,于是小张跟两个朋友说,你们抄近路吧,我有事要走环山公路。”然后,他们三个约好了山上会合的地点便出发了。当小张到了会合地点,发现同伴竟然还没上来。
等了十几分钟后,他觉得有点不对劲,就顺着那条近路下山找同伴。最后,在半山腰的一个亭子里看到了他们,都跪在那里发呆。小张也是冲上去就给了他们几个耳光,把他们抽醒了。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抓着一只绣花鞋。他告诉小张,他们在半路遇到一个老妪,说自己迷路了,请他们带个路,走着走着就失去了意识。
“那些故事是真是假,我也没法查,但我们黄山人从小就被老年人教训,夜里小孩不出门,爬山不能抄近路。”蒋国勇说。上学后,蒋国勇才慢慢了解这些规矩背后的科学道理。“黄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大多数山石都是垂直的,同时,因为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地壳抬升、冰川的洗礼以及自然风化作用,那些山石遭到了强烈的侵蚀切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
蒋国勇说,“所以,爬黄山跟爬一般的山不一样,有些地方眼看着很平坦,其实里面横着一条大峡谷,有的山坡看上去不高,走近了才知道是陡峭的悬崖。”
因为黄山这样的地质结构,蒋国勇自己也遭遇过一次教训。“一天早晨,我跟父亲上山后,突然想跟他比比谁能先下山。他走游客走的大路,我就钻小路。”蒋国勇说,“爬到一个山坡上,我看见环山公路就在三四里路之外了,于是就想从这个山坡滑下去,然后走条直线上环山公路。”等蒋国勇滑下那个山坡后,他就后悔了。
原来,下面的山体竟然是几乎笔直的峭壁,他刚刚要是多跳几步,说不定就摔下去了。“这时候爬是爬不上去了,我只好把鞋子脱掉,靠脚趾扒着岩石的缝隙,紧贴着岩壁往下挪,到家的时候,脚都快磨烂了。”自此以后,蒋国勇就算白天也不敢再抄陌生“近”路了。
两个白衣人
就算这样,蒋国勇在中学时候遇到的一件事,至今回想起来都会冒一身冷汗。
蒋国勇住的那个村在九龙瀑的山脚下,因为从小被老人警告不准走近路,所以他上下山都是走乾隆御道。“这条路是自古上黄山的第一条路,据《黄山志》记载,这条道是时任两江总督的高晋专门为迎接乾隆皇帝下江南所修,成为‘乾隆御道’,道路入口处,建有‘黄山胜境’石牌坊一座,‘黄山胜境’四字为高晋亲笔题写。
这条路一直通到云谷寺。”蒋国勇说,“当年暑假的时候,我们也会做点小生意。一般是夜里十一二时开始上山,背点烧饼,专门卖给那些在山上看日出的游客。等下山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下了山门,再走两三里路,就遇到一片竹林。”
这时,蒋国勇突然发现前面有两个人。“那天月光很好,我亲眼看到他们是从水沟里爬上来的,一身白衣。”蒋国勇说,“我心里一慌,想往回走,但感觉他们已经看到我了,转念一想,这里都是平路,我年纪小,跑肯定跑不过他们,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出人意料的是,那两个白影并没有朝蒋国勇走来,而是盘腿坐在了路中央。“走到他们面前,我不得不停了下来。一看,两人都没穿鞋子,脚上裹的是白布。”正当双方僵持的时候,其中一个白衣人开口了。“他问我,有几个人?我撒了个谎说,两个人。
他又问,是男是女?我继续撒谎,是姐姐,马上过来。”蒋国勇说,“他们说的是普通话,我想,万一是打劫的,刚才在山上卖掉的十几张烧饼钱就都给他们吧。”谁知道那两个白衣人什么话都没说,闪开一条道,还向他摆摆手,示意可以过去了。
蒋国勇点点头,故作镇定地从两个白衣人中间穿了过去。“一开始我还不敢跑,但后来越走越快,拐下一个山坡后,就拼命跑啊,原来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结果30多分钟就跑到家了。”
蒋国勇回家后,把这件事跟村里老人一说,老人们都说他是撞邪了。“当地人都说我遇到两个白衣人的那片竹林终年不见阳光,所以很邪门。后来,当地人把那片竹林中的一座小寺庙改成了豪华酒店,但我们当地导游都不敢住到里面。”
(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