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题乌江亭-《浩然儒圣》


    第(1/3)页

    “6鸣,既然昌国人这么瞧不起我们梁国人,那你就给他们一点厉害瞧瞧。”,林小雁怒道。

    “这件事我自有安排,你就不用操心了。”,6鸣说道。

    “那……好吧,我相信你。”,林小雁轻轻点头。

    第二日。

    6鸣与林小雁搭上了陈俊的马车,一同前往绍明府。

    陈俊换上了一身锦衣,一身干净无尘,看起来像是一个世家子弟。

    一路上,6鸣的官印又响动了,这是一封来自周东岳的信息。

    “6茂才,你到底在搞什么?京州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居然不管不问。现在昌国人听说你已经不在京州城,猖狂的不可一世,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让我们有多心寒?”

    6鸣顿时感到一阵头疼,没想到连周东岳也找上了自己,这件事情还真是挺麻烦的。

    周东岳又再次来传书:“今天早上,一伙梁国的读书人与昌国人在街道相遇,闹出了很大的矛盾,昌国人一再羞辱梁国人,让梁国人在昌国人的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你若是再不来文斗打败柳钰风,那我们梁国的读书人都将失去尊严!”

    6鸣脸色惊变,没想到事态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严重,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回复传书:“谁也不能够左右我的意愿,请大学士恕罪。”

    然后使用官印进入文榜,看到一大堆都是辱骂自己的帖子,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

    许久后,6鸣在文榜上了一诗,名为《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此诗布之后,顿时引来了无数读书人的关注,但是一看到这诗的内容,都被其中的意思讽刺的无话可说。

    这是一咏史诗,乌江亭就是当年项羽自刎的地方,这诗的用词并不生涩,所以大家都能看懂其中的深意。

    这诗说的是当年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而他却自认为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

    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

    “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概括。

    读书人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