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纷乱-《中华苍穹》


    第(2/3)页

    “要是皇上真想动李鸿章就不会怒掷翁同龢了。可怜翁同龢两代帝师,一世英名就随着这一掷付之东流了。”

    “这到是皇上的不是了。怎么说也是帝师,也是为了皇上好,就是再违了圣意,也不能如此呀?这尊师重道还要不要了?如今不少文人学子对皇上可有口诛笔伐之式呀。皇上这一掷怕是掷掉了民心呀。”孙毓汶的话中有些惋惜的味道,可脸上却是不懈。

    世铎只是轻轻瞟了一眼:“前些个曰子,本王去看了看翁中堂。只见头上包着伤口,神色极差。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言语间皆是一股遁世之意。若非太后力劝,怕是早就辞官回乡了。”

    “谁知道这又是不是皇上有意为之。去岁不也扔出去了个帝师,如今可是成了上海滩的名人了。”孙毓汶看着桌上放着的厚厚的《务时报》,有些嫉妒的说。

    孙毓汶说的是谁都知道。当初孙家鼐因反对皇上亲自掌军而被摘下顶戴花翎,扔出宫去。没想这一扔,扔出了个上海第一书法名家和最大的报业大亨。如今他开办的《务时报》请有各行各业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做客卿,并开辟有农业技术、工业管理、商务信息、地理百科、人文天下等专门版面讲解其专门学科,其内容之丰富包含面之广为有史以来第一。他不时还发些特刊,比如请人讲解如何种植能使一亩地产更多的粮食;又比如讲解洋人的那些制器之器的工作原理和加工技术。整个大清无论贫富老少还是各行各业,皆可在报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单说那连载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让无数少男少女痴狂。

    而如今的大清哪里没有《务时报》的影子。单说这太后每天不断就可见一斑。而且《务时报》的经营引起了洋人们的注意,不少洋人都特意从西方来拜访孙家鼐,学习这种全新的报纸经营模式。而且孙家鼐利用《务时报》广大的影响力大做广告,广告收入就非常可观。

    广告带来的效应那也惊人。太后就从报纸上看到一种吃食,写的广告词还不错。太后还真特意让内务府去采购了一些。结果大家一看,上个广告就连皇上太后都能瞧见那还可了得呀。如今你要想在《务时报》上发个广告有钱还不一定行呢。

    世铎轻轻拿起桌上的《务时报》,翻到《街谈巷议》一栏:“看过了吧。天津事件之初,就说什么的都有。如今事了,皇上也不再提此事,太后更从来都不闻不问。真不知这娘俩唱的哪出呀。”

    更加看不明白的,是太后的心思。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朝中的大臣们其实一直都在等着太后发话,可太后似乎像是全不在意的样子,一门心思在宫中看戏?太后当家不表态,皇上不当家却表了这么个强硬的态度。这朝局呀,当真是扑朔迷离了。

    “这就是太后的高明了,让皇上顶在前面。若成了,自有太后指点之功。若是不成,太后再出来说话。也给朝廷一个进退之余地。”

    “这次怕是太后失策了。”世铎站起来:“皇上如此强硬,本已将曰本逼的进退维谷。太后虽说是让皇上出了两千两银子平了此事。可这民间……”

    世铎深深的叹了口气:“有时间去茶馆里坐坐你就明白了……”

    天津直隶总督府,刚刚送走大清银行行长林启兆的李鸿章满脸喜色。

    此次调动北洋水师出海巡视,和各处淮军的调防,抛开军饷不提,单单是开拔的费用,北洋水师的物资补给,就是好几十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朝廷分文未拨,报到户部的开支报销也被翁同龢打了回来:朝廷用度拮据,今年未有此项开支,请北洋自行筹措解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