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东宫论渭水和谈-《贞观文宗系统》
第(3/3)页
沉默良久,罗彦张口:“微臣倒是有个办法,只是不知道陛下敢不敢试一试。”
罗彦发声引起众人一阵注目,李世民自然是高兴有人想出办法,不论是不是冒险,先听听再说。
得到李世民的允许之后,罗彦就讲了起来:“突厥此来,人数虽未有百万之众,但是二十万还是有的。渭水两侧,地势虽然平坦,但是也有起伏之处。当日,陛下选一二武艺高超的将领,陪伴左右,前往渭水桥畔与颉利议和。我等尽起长安兵马,以玄甲精兵为首,千牛卫次之,其他各部兵马最后,抖擞精神,陈兵渭水。随后着人在地势起伏之处,安排人马,遍插军旗。如此一来,造成敌我兵力相当,甚至我方兵力更甚的假象,可以震慑颉利。至于陛下身畔,可火速召尉迟将军回京,以大胜之势,慑敌军心,如此以来,可以最大程度做到保护陛下和议和顺利。”
罗彦的这个办法不可谓不冒险。为何,把长安城所有的兵力都拉出去,一旦突厥背信弃义,直接开始攻击,那么到时候连后路都没了,据守长安的可能性都大降。
罗彦此言一出,居然惹得好些人出言反对,就是长孙无忌,都在一脸抱歉中表明自己反对罗彦的建议。
不过,正主是李世民,所以罗彦这个时候只是看着李世民怎么想。
还没等李世民开口,杜如晦就先说道:“此计可行。”得到了以决断著称的杜如晦的支持,其他人自然就不再反对,就连李世民,仔细思考了罗彦的的办法,听到杜如晦赞同,也跟着说道:“如今的局势,不涉险是不行了,那就这样吧。”
既然大致的方案确立,那么接下来就是讨论该什么人陪着李世民去了。一个人已经定了,那就是尉迟恭,这货刚把突厥给打败一次,上去之后绝对能震慑不少人。但是另一个就不好说了。难道,还要派个武将跟着过去?
这不行啊,人家一看,你这明显就是在害怕,身边带两个武将,既然这么怕死,那就来干一场。所以这样一个人还真的不好找。
有人说了,我难道就不能找个武将,穿一身文臣的一副,然后跟着过去。但是这也实在太小看人家颉利的智商了,上过战场的人,对于同类的嗅觉绝对很灵敏。
看已经吵成了一锅粥,罗彦忍不住,站起来对李世民说了一句:“陛下要是信得过我,那就让我去好了。”
顿时鸦雀无声。手机用户请浏览m.aiquxs.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