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一首诗把事儿闹大-《贞观文宗系统》


    第(2/3)页

    作为崔颍的堂弟,崔政也笑着说:“像王远这等人,自小就被关在家里苦读,这世间疾苦一点也未曾见过,自然是读书读傻了。反倒是这罗彦,我看他颇有豪侠气息,以后怕是能建一番功业。”

    其他两人深以为是。

    走在大街上的莺儿此时正欢呼雀跃。不过,并不是因为他们正在往东市走。而是她亲眼看着罗彦戏弄王远,感觉好玩。好玩,而且貌似罗彦还赢了,所以莺儿就更加开心了。

    “喂,罗彦,你刚才写的那是什么?”莺儿虽然也被陆夫子教导着读书,但是草书毕竟没有学过,因此罗彦写在墙上的东西她是一个也没有认出来。这会儿自然是化身为好奇宝宝,想听罗彦亲自给他讲一遍。

    罗彦就给他背了一遍自己“写”的诗和序。

    不过,罗彦不开心的是“喂,罗彦,你再说一遍,我刚才没记住。”没办法,继续念一遍。走了一段路,刚刚还在说东市小吃的莺儿又问:“喂,罗彦,你那首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你跟我说说。”

    无厘头的转折让罗彦刚谈到吃而涌上来的嘴馋瞬间消失。

    只好再好好讲一遍。恩,为了保证呆会不问,罗彦准备好好讲两遍。

    长安城在白天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东市和西市。

    时值四月底,各地的水域都比较通畅,从南方运过来的茶叶、陶瓷、丝绸,从波斯运过来的香料、宝石,从突厥运过来的宝马、皮货,这些在东市都有专门的地方进行交易。还有诸如笔行、酒肆、肉行等等。

    至于街上的人,,形形色色也各有特点。有直接坐在地上弹琵琶的、有摆个桌子卖字的、有算命的,也有从波斯等地来的胡人小心翼翼走路的。

    这会儿莺儿茶足饭饱,自然是好奇地看着东市上的一切事物。

    罗彦的好奇心并不亚于莺儿。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来过东市。

    当然,逛街么,自然就有购物的**。在东市罗彦意外地发现了从苏州一点运过来的宣纸,当然比起后世的宣纸质量还是太差了,不过纸张洁白如玉,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好的宣纸了。

    硬黄纸毕竟有涂过蜡,所以手感并不是很好。现在有了宣纸,罗彦自然想用更好一点的。

    当下就付了钱让店家送到陆府。

    莺儿的眼睛自打到了东市就没有闲过,但是什么东西都是看一眼,看上的再去摸一下,摸完以后立马闪人。

    对于莺儿这样的做法罗彦也是笑的不行,小姑娘还是年纪太小。这要是长大一些,上街之后哪会这样,直接血拼就是了。

    逛着逛着,忽然又有“长乐坊”“醉仙楼”这样的字眼蹦到罗彦的耳朵里。

    刚开始罗彦还没在意,只是旁边的莺儿又戏谑罗彦:“喂,罗彦,你又出名了。”罗彦只是笑笑,出名,这本来就是今天出门的目的,不出名能行么。

    可是后来事情越发奇怪了,不停有擦肩而过的人说着“醉仙楼”的字眼,然后向着醉仙楼的方向跑过去。

    罗彦这会儿感觉事情不对,这人们爱凑热闹,可以理解。但是不就一首诗么,至于这么跑过去亲自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