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收获-《替明》
第(2/3)页
胡广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京师。因此尽量想多嘱咐一点,想了会又吩咐道:“拼音都已学会了吧,记得通讯用拼音。至于简体字,你自己慢慢学,不急着用。”
“拼音已会了,我知道用这,别人看不懂的。”安贵听了马上点头回答道。
两人说了好久后,安贵才离开了平安客栈。
第二天一早,胡广便带着六名护卫,并没有带李定国。让他跟着安贵这边,自己和徐府派出的一名家仆汇合,往天津而去。
出了京师后,或者因为胡广是徐光启赏识的少年才俊,或者是胡广从泰西而来,对大明这边的事情了解的比较少。一路之上,那名家仆都给胡广介绍沿途的情况。
比如一出了京师,路边上的是朝中某某大臣的良田,有多大有多好;还有不远的那庄园是京师某某勋贵的庄园,有仆人多少。年收入大概多少等等。
胡广听着那徐府家仆的介绍,得到一个印象。京师周围,一直去往天津的路上,凡是好的良田。主人必然是一方显贵;凡是好的庄园或宅子,主人必然是极有来头之人;反正就一个结论,有钱有势有良田豪宅,没钱没势只配犄角旮旯,甚至就是当佃户的命。
其实有这样的情况,在明末是很正常的。当官的一般都是地主。而且还是大地主。就算史书上有名的所谓清官、好官,家里也是如此。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以廉洁著称的首辅徐阶,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仅在他的家乡苏、松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这些田产多是以“投献”为名巧取豪夺,强占周围农民的。在华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达一万三千石,敛银九千八百两;由此可见一斑!
胡广听着,心中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十天之后,胡广便从天津卫赶回了京师。去的时候是七人七骑,回来时却是多了一辆带蓬的马车。
到京师时,已是傍晚时分。胡广和徐府家仆临分别时,吩咐他道:“你回去禀告下伯父,就说我明天想去拜访下他,就是说下农庄作物的事情。如果伯父有空,就派人来告知下。”
“公子大才,我家老爷肯定会挪出时间来的。”那徐府家仆笑着答应后,才分手离去。
等胡广刚在客栈安顿下来时,安贵和李定国闻讯赶了过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