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来自心灵的震撼-《青春禁岛》
第(2/3)页
我说乡下艰苦,环境危险,你不怕呢?
她说怕啥,有强健的队长,有安全感。
孙兰开玩笑道:“呀?小姑娘,看上队长了?”
何虹害羞,连忙说哪有啊,只是说说而已。
莫晓涵在我的眼里是个闷骚型的漂亮女老师,冷不丁的冒了句:别辩解,越辩越是有问题。
我们只能哈哈一笑,然后继续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还是上了课,拍了照片,做做样子。中心学校的扶贫学生名额,都交给各班的班主任统计出来,交到我们这里汇总一下。当然,中心学校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学生,走访情况相对好一点,我直接派出了何虹、莫晓涵、孙兰这三个女教师,下午放学后就能去完成的任务。
对于这些学生,每一个都得有详细的走访记录,我都要拍照留存的。对于这样的工作,三个女教师还是很好的完成了。她们回来的感慨还是很多的,说哪怕就是附近的村子,步行都还是交通不便,比较远,乡里挺贫困的。不过,孙兰说风景不错,溪流众多,也算是山清水秀,就是交通不好,所以经济很落后。
我看了她们拍的照片,也详细看过那些贫困资料的,确实深有感触。想一想那些地方,比我老家还穷。可是,老百姓那么穷,但我们来到那的时候,待遇真心好啊!莫名的,这些东西对我们的良心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而我和张科,在那时候已经开始走访更偏远一点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有乡村公路的,但都是清一色的毛路,坑坑洼洼的,只能由学校给我们在镇上找摩托车往下面送。有时候摩托车也只能推着走,根本没法骑和坐。
更偏远的地方,带给我们的震撼更多。的确,那些地方山高林密,道路难行,经济水平相当之低。而那里的村小,班额还都很大,因为当地人生得多。一个家庭生个两个孩子都很普遍,有的还三个四个。村子离镇上远,孩子们上学就没法去镇上,只能在村子里的小学。村子里小学的教师也很少,有的老师一个人带两个年级,甚至三个年级,搞的复式教学。
像那种村小,真的更需要支教老师,但条件实在艰苦,于是我们这批支教者也没能分下去。
我和张科是偏远地区的主力军,一定要把所有偏远的十七个村落走完,而且给那里的老师出贫困帮扶任务,让他们给我们挑选送资料的时候,他们都很无奈,说这里的孩子们都穷啊,哪个都需要帮扶的。
这种情况,让我们也很无奈,但只能要求先把最贫困的学生罗列出来,交上相关资料来。当然,我和张科一周差不多也就只能走访一两个村小,因为到了那里,我们还是忍不住想上两天课,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孩子们上一上新鲜的课,很受欢迎。对于教学水平,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光是用华丽的语言描述外面的世界,也让一个个孩子们充满了期待。
相对较近的村小,三个女教师也下去了,也上课了。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上课,给他们拍照,他们非常开心。特别是莫晓涵老师,英语专业,彻底找到存在感了,因为山里没有英语老师,在那里扎根的都是一些四五十岁的当地民办教师,文化本来就不高,有的还只是初中毕业。条件太差了,公办教师根本不想去那里。
要说,那些当地的民办教师呢,领着一月三五百的工资,工作内容很重,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这些支教者震撼、惭愧。吃饭,我们就在当地教师家里,饭食很普通,山野风味,只能说绿色无污染,但没什么油水和品质,有时候吃得都想吐。
那时候,我心里暗暗誓,真的要为贫困乡里的孩子们、老师们做点什么。所以,我们不仅走访贫困孩子,而且将老师们也做了资料,一切搞得更详尽一些,有图有真相,甚至还要找村委会、镇上、中心校的岭导签字盖章。这些岭导们看着我们一天天瘦下去,黑下去,还是很感动的,说我们在做关实事。当然,他们有时候要请我们吃饭,我们真的没什么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