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安排后路-《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3)页
“不!君集,你的忠心,朕知道得很清楚,但你今天做的实在太过分了,你是朕的心腹才有资格知道朕在高句丽的布局,朕让你知道,这是信任。可你,却将这关乎大唐未来、大唐颜面之机密公诸于众,这要是让高句丽人知晓,那还了得,从轻处上说,你这是口无遮拦,作为左卫大将军,你难道连最基本的祸从口出都不知道?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日后再来个不小心将消息泄露给其他人,我大唐还不知会蒙受多大的损失?这从重里而言,你这是泄漏军情。不管在那个朝代,泄露军事机密都是重罪,更何况是关乎数万将士性命的机密……”
李世民心底也确实为难,一方面侯君集确实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是自己倚重的臂膀之一;另一方面侯君集越来越来难以掌控,做事也越来越出格了,他的刻意泄漏,不但让李世民今天差点下不了台,而且已经出了一个臣子的范围,实在让他难以忍受,以致视若无睹。尤其是见如今依旧不知悔改的侯君集,更是知道自己往日的纵容,已经让他骄纵的出了极限,所以决定小惩大诫。要让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忍受,但有些事情是自己是无法忍受的。
言有无意,听者有心。
心里有鬼的侯君集听到李世民说的这句时“不管在那个朝代,泄露军事机密都是重罪,更何况是关乎数万将士性命的机密。”,一下子清醒了过来,脸色比之刚才更是苍白。
“怎么了?”李世民见侯君集一下子停止了叫嚷,而且脸色也为之大变,李世民心头一下子警觉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某句话戳到了侯君集的痛处了。
回忆了一下自己刚刚说过的话,李世民脸色也变了,凝声道:“上一次,太子与秦风隐密行事,可他们的行踪让人恶意的泄漏,他们也差点让乌蒙部落、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留在了草原。此事,不会是你做的吧?”李世民说完,一双虎目,威严的死死的盯着侯君集。
“没有,绝对没有。臣纵然再有诸多不堪,也不会做出这般下作之事。”侯君集矢口否认。
正如李世民说的那般“不管在那个朝代,泄露军事机密都是重罪,更何况是关乎数万将士性命的机密。”
当初李承乾、秦风一口断定有人泄漏了他们的行军路线。后来,李世民让刑部、大理寺入手调查了,只是这两部迟迟没有得出答案。
因为这案情涉及到了几乎李世民的所有心复重臣,使得刑部、大理寺不得不小心求证。
李世民也理解刑部、大理寺的难处,故而也没有催促,只是让他们不要冤枉好人,也不要放过坏人。
前些天,秦风还问及此事呢。
以秦风的为人,他当然不会轻易的放弃那背地里与他作对的小人的。不过他也不想过于沉迷进去,他有他的事业,有他的交往,抓泄密者也不是他的任务。
因私而废公,反而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秦风自己关注暗查之余,基本不再过问,刑部、大理寺是干这一行的,调查经验远比他丰富的多。他不管过程,只要一个结果,一个对自己、对将士们有所交待的结果。
秦风不在意过程,不代表李世民不在意,不代表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不在意。
几乎所有古代王朝都有一个定律,立国时国家空前强大,但随着时代的流逝,一代不如一代,这其中跟君王大臣缺少磨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今大唐方刚立国。朝中文武大多都是凭借真实本事提拔上来的。大多都是有能力有水准,敢于管事能够管事的人物。
当初泄密一案闹开后,刑部与大理寺就一直紧盯着不放,他们联手行动,想方设法的要把幕后之内奸揪出来。前不久,李世民还专门听了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的汇报,也知道事情有所眉目了。他刚刚那问题也是顺口而出罢了,可侯君集的惶恐让李世民不由得怀疑了起来,不过,他也不是胡乱行事的昏君,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他不可能治侯君集之罪,于是不咸不淡的说道:“嗯!朕明白了。好了,明天,你就在家里好生读书。没学识如何当得了兵部尚书,如何出将入相。”最终,李世民还是安慰了这员爱将了一句。
“喏!”侯君集哪敢再说什么,他心乱如麻,只担心东窗事,哪里有暇计较其他之事,如果躲不过这一关,别说出将入相,眼前之地位也将难保,先想办法度过眼前一劫再说,“陛下,臣先告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