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三)-《与南宋同行》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其实王德发教授现在上的所谓课程,只是别有用心的科普课而已。

    他的险恶用心很明显,他要为上马红水溪工业园的原动力做铺垫。

    他们确实是要用水力,甚至他们还可能动要用畜力。

    为此他们都买了足足八头驴子,这一下子都让临安县城的牲畜市场产生了价格波动。

    市场上收税的市司都直呼是多年未遇到的大手笔,其实不值一面小镜子的价钱。

    这个可不能乱炫耀。

    但是这些原动力只是一些掩饰,在核心的原动力上,他们只能用蒸汽机。

    宋子强曾经建议直接用大飞轮柴油机,他笑呵呵呵地说:“那玩意儿你烧地沟油都是可以的,用处大着呢!抽水、碾米、粉碎,带上发电机它就发电,装上车它就驱动,皮实耐操,用不着一点电子设备!我闭着眼都能拆卸和安装,你信不?”

    万士达都要笑死了,说:“老大啊,你知道这个时候油料都缺到啥程度了?他们现在还没有以炒菜为主,只爱蒸啊煮啊之类的,为啥?缺油啊……”

    不过,南宋时期,整个时空里的世界各地都是缺少植物油的,原因不用解释了。

    他们观察过,这个临安县城里主要售卖的是麻油和动物油。

    宋代以前大部分都是芝麻油,其它油料的记录很少,这和产油率有关,其实主要和原动力有关。

    大豆,这个时空早都有了,产量也可以,但是他们哪里有能力压榨出豆油来?

    只能说是芝麻等麻类种子好压榨一些。

    当然了,技术总是会增长的,都是会非常缓慢的。

    好在到了宋代后用于榨油的油料作物开始增多了。

    北宋庄绰在《鸡肋编》里记载:“油通四方,可食与然者,惟胡麻为上,俗呼脂麻。河东(今天的山西)食**油,陕西又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菜籽油),山东亦以苍耳子作油,颖州亦食鱼油。”

    刚才说了,这大豆在大宋种植历史很悠久,但是更本不是这一时期的榨油原料,原因表面上是大豆的含油低,只有16~19%,实际上还是压榨能力有限的。

    就算是到了几百年后的明代了,他们用压榨法来榨油后,这个出油率也仅为7.5%。,而这个芝麻含油较高,达到45~50%,而且还容易压榨,用压榨法能获得接近35%的出油率。

    另外一种出油率很高的桐子,但是它榨出的桐子油不能食用,只能用作燃料和涂料,而且原料产量还很低。

    所以除了芝麻,其它的食用油油料作物很少有超过25%的出油率,这就是芝麻油在很长的时期内独领风骚的原因。

    所以如果在南宋的大街上看见有卖大豆油的人,他差不多是明代穿越来的。

    花生的含油很高,约为45%左右,用来榨油也能获得较高的出油率。

    但是如果你遇到了叫卖花生油的人,那么他铁定是明末清初以后穿来的。

    抓起来吊打没有错的,都穿越这么久了,他还没有能改变了什么,你不吊打他还等什么?

    花生是美洲植物,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世界大陆传播。

    这个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16世纪,当时它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还很慢,所以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

    同玉米和辣椒一样,这个时空里都是大宋找不到的。

    在这里只能向一位笔名姓金的写手呵呵了,除了穿越者,所有人都是吃不到的,哪里可以随便在一个小饭店里买到?

    对了,还有蚕豆这个普通豆类,它是在元末时才出现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