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大宋决策-《经略大宋》


    第(3/3)页

    秦桧这个回答是赵朔派人专门告知他的。

    “抄木托的后路?”赵构微微皱眉。“何以见得?”

    “陛下,折家军在谷县集结,谷县可是赵朔的兵工厂,在那里集结,臣认为,他们的目的很有能是为了补给方便。”顿了顿,秦桧接着道。“臣还听说,赵朔在延安府一带又征调了十万大军千万谷县,这样一来,赵朔一下子就调集了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出兵驰援米擒勇,也是完全没问题的。”赵构沉思。“何以见得,一定会抄木托的后路呢?”

    “陛下,赵朔调集了二十万大军,但府州和克烈部的边境,已经聚集了马愕的几万大军,这些人马依靠有利地势,赵朔的大军若想通过,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通过的。赵朔的目的应该是救援米擒勇,这一点是臣从李元昊此时还在长安而推断出来的,李元昊跟赵朔关系不错,可以看出,是在李元昊的半威胁下,赵朔才出的兵。北山与马愕、木托硬抗,这对于赵朔来说,损失太大,而攻打木托的大本营,同样可以解除米擒勇的危机,两下比较,臣才得出赵朔是想抄木托的后路。“秦桧将赵朔交代好的分析,一一说了出来。

    “围魏救赵!”赵构轻轻点头。“有道理。”

    思索了一会,赵构又问道。“秦爱卿,你说,抄木托后路,胜算大吗?”

    “禀陛下,木托大军都集中在克烈部,国中留下的兵卒,最多不过十余万,赵朔调集二十万大军,其中还有十万精锐的折家军,臣觉得,赵朔获胜的机会很大。”秦桧恭敬的说道。

    “若我们攻打哈木黑蒙古国呢?”赵构问出了最终的问题。

    “陛下,凌振带回了小炮弹的制作方法,我们手上的小炮弹不必赵朔少,趁此机会,正好试验一下,让各国看看,我大宋的实力。”秦桧笑着说道。

    赵构点了点头。“好,就按秦爱卿说的办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