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四章 粮食-《大汉女学堂》


    第(2/3)页

    虽然他们比较聪明,但是他们到了工作的场合,一切还是要重新学起。

    这段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人几天就能够学会,更多人花了好几年,而很多人乾脆自己不学,让胥吏来学。

    只要他们把忠于自己的胥吏带着走,就能够保证他们任官的顺利。

    到最后,他等于是包工头,领了大部分薪水,把一些薪水给实际做事的人。

    实际做事的人要生活,所以就必须从他们办事的对象,也就是一般没有办去替自己发声的人要些钱粮。

    日日如此,他们也就认为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

    皇帝跟臣子之间不会撕破脸,他们只会打哑谜。

    如果猜对了,他们的反应可能是服从,也可能是背叛,但是当哑谜还在进行的时候,让他们的行动,就会慢了好几拍。

    皇帝很喜欢哑谜,这种制胜性的哑谜,也只有他能够做。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对反击,就没有能力了。

    打哑谜,是一个好方法。

    但是钱汝君没有这个智商和智慧,操作哑谜,所以她最喜欢直来直往,对于哑谜这类的考验,她最讨厌了。

    幸好,她有资格跟皇帝直接要答案。

    所以皇帝打哑谜的时候,就打不到钱汝君身上。

    金麦城算是对皇帝最大的支持着。

    但是商税上路之后,钱汝君给皇帝的钱,将走商税路线,就不会走私人路线给了。

    如果皇帝私人想要一些钱,可以用父女亲情来跟钱汝君要钱。

    而钱汝君给皇帝的钱,等于就是孝亲的资本。

    钱汝君知道,皇帝这个职位,如果想要当好,一定要出很多的钱,对朝廷来说,钱永远不够用。

    当你把一件事建设好了,人们就有下一阶段的请求,到了最后,他们享用到的权利,他们会觉得理所当然,是属于天赋人权,没有想到皇帝要做这样的事情,也需要花很多的力气。

    钱汝君看到长安附近的城池,商人想在粮食抵制皇帝的政策。

    民以食为天,是皇帝都知道的道理,商人更是知道,在他们眼中,他们赚钱,会不会损害到其他人,让其他人没有东西吃,他们可以很简单的无视。

    毕竟,卖粮食的人那么多,你不跟我买,可以跟其他人买,我就是要卖这么贵。

    如果你买不到别家的粮食,饿死了,也不关他的事情。

    他认为,还有别人,是别人的错,为什么要找他呢?

    皇帝也不能把粮食商人,全部抓起来。

    像这个小商贩说的,他们没有能力去远一点的地方进货,如果这些有能力的商人,不把货运来,损失的人就有两方面,农民还有小商贩,还有一般需要买粮食的人。

    任何人,在里头就非常被动。

    但是皇帝知道,想要达成这个效果,必须商人联合起来。

    如果商人联合起来做这样的事情,那等于胁迫皇帝,也等于造反了。

    所以有二成的商人,支持皇帝,对皇帝来说是好事。

    而且,皇帝的支持者钱汝君是一个大型农场的商人,钱汝君有足够的钱,去把没有钱过日子的人的农场买下来,并且继续种田,也能够开辟荒地,招来人替钱家农场工作。

    钱汝君农场工作,是附近最后福利的工作,就算是去外面做小商贩的人,也很愿意进入钱家农场工作。

    钱汝君这阵子把很多金钱集中在买地购地,还有开辟荒地上面,并且开了很多运输公司,建成了后世的城乡运输系统,你就算不到长安,也能够把货物运到长安城。

    钱汝君找了一些愿意经商,并且愿意缴税的商人,把他们运到乡下去,让他们去跟农人讲价,也帮助乡下的农人,开辟集货市场,让来购买的商人,能够找到固定的场地,而这个地点往往是钱汝君开的货运行所在,讲好价钱,就能够去农地收割,或者在货场直接把货运走。

    这些放弃生意的商人,没有想到他们虽然放弃跟大户人家做生意,让大户人家跟他们结合起来,却让小农户开启了商业,并且跟市场产生连接,透过钱汝君的货运行,即使是那些地主老财,生意也能够更好做。

    他们也觉得,如果商人都往来几个,似乎对他们来说,更有帮助。

    而这些商人,不只是购买,来到这里的时候,也会带来一些他们需要的物品。

    于是,物流就开始产生了。

    钱汝君的农场,本身就有物流,而且作物的成熟熟度很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