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进攻的日军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动武器较多的一连同样给予了日军重大杀伤,尤其是两挺被保护在沙包堡垒后面的马克辛重机枪,交叉射击之下封锁了整个路面,打的日军士兵们不敢露头,因此成为了进攻日军的眼中钉。 日军有一种他**队所没有的独特武器,掷弹筒,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超轻型迫击炮,主要装备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军队,口径在五十毫米以下,单兵携带,不占编制。 日本掷弹筒口径五十毫米,有两种型号,主要区别在于抛射筒长度,侵华日军主要装备抛射筒为254毫米的掷弹筒,每个日军步兵小队(相当于中国的排,人数在五十人到七十人之间)都配备一个机枪小组(有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小组(有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班。后期为一个小队一个掷弹筒,一挺轻机枪。 日军的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八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十六枚。 发射时先由射手先拉动击发杆,然后由弹药手将弹药从筒口装入,完成弹药的安装。左手握住发射筒,根据目标距离转动手柄直至调节杆达到对应长度,射手通过瞄准线进行概略瞄准后,拉动击发机上的皮带,击发底部发射炸药将榴弹射出,由于底部的发射药未变,靠调整掷弹筒的角度,来确定发射距离瞄准目标,所以只有经验丰富的掷弹手,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随着兵器的发展,掷弹筒渐渐被准确度高的枪榴弹、火箭筒和迫击炮所取代。 现在日军主要使用的掷弹筒是大正十年掷弹筒,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五十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能够大大增强步兵分队(相当于中**队的班)火力。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在日军服役长达二十五年,直到日军二战战败为止。 但是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这让士兵无法在较为安全的距离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这使得它很快就被后来**式掷弹筒所取代。 为了消灭一连的那两挺马克辛重机枪,进攻的日军使用四门掷弹筒对其展开了集中射击,一连的机枪阵地只是用沙包围了一圈没有顶盖,因此很快就被日军所发射的榴弹淹没,没有了马克辛重机枪的压制日军士兵在长官的命令下发起了冲锋。 “给我打!” 一连的连长很聪明,交战的时候只让少量的索米冲锋枪和捷克轻机枪参战,让日军造成了守军自动武器不多的错觉,诱使日军发起了最喜欢的冲锋白刃战,现在日军士兵离开掩体发起冲锋,没有的了遮挡的他们成为了最好的射击目标。 “哒哒哒哒……!” 十多挺捷克式机枪和三十多把索米冲锋枪突然爆发,射出来的密集弹雨把冲锋的日军成片成片的射倒,与只有二十发子弹的捷克式机枪不同,使用七十发弹鼓火力持续性超强的索米冲锋枪,对正在冲锋的日军士兵杀伤力最大,一个七十发的弹鼓打完足够可以干掉十多名日军的士兵。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连的阵地前面就铺满了日军士兵的尸体,还有很多日军的伤兵躺在地上大声哀嚎,这震撼性的一幕让交战的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射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