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渡河东临-《一朝崇野一朝歌》
第(2/3)页
登上船后,几人终于可以稍稍卸下这几天来的防备好好休整一下了,这些天来发生的事情简直像是在做梦一样,似非而是。
这时夜幕也开始慢慢降临了,大部分的船只都已停止了运作,在岸边休憩。宽阔的河面突然显得有点冷清。寒风袭来,朦胧的月光倾泻在河面上,景色唯美极致,却交织出一种迷茫与冷寂的感觉。绿荟想起了杜牧的那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词何其精准贴切地描述了她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她甚至好像感觉到了离河边上商女们的莺歌燕舞。
不同的背景,同样的凄凉落泊。
第二天,天刚微明,绿荟她们就被告知已经到了。随着船渐行渐近,那一片平坦而广阔的滩涂出现在眼前,滩涂上是大大小小四四方方的盐田。有的盐田中还隐约可见那堆得高高的海盐,皓白如霜雪。盐田周围还搭有一些简陋的小棚子,还有各种砖砌泥糊而成的灶台。
一簇簇的盐蒿草在寒风中摇弋着,褪去了嫩绿,披上了火红的战衣,继续生生不息在苍莽的大地上,美得让人心灵震颤。
“哇哦,那是在制盐吗?”绿荟忍不住欢呼出声。
“那是碱,不是盐,冬天捞碱,夏天才晒盐!”船家好心地纠正了绿荟的错误。
其他三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绿荟也不好意思地呵呵一笑,觉得自己顿时像个刚进大城市的农村娃。以前上学时就学过这个原理,这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所导致的。
古代人的智慧从来就不比现代人差,很多原理他们都懂,只是没有系统地有章有序地归纳出来罢了。而在东漓,这已经是多年以前研究的一个主题了,算是归纳进浮力的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早已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只是这么壮观的制碱场面确实让她惊叹不已,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个地方临近离河的入海口,加上日光充足,很适合引海煮盐,是崇野王朝盐产量最大的一个盐场之一,其产生的盐税甚至占据了整个崇野王朝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收入。此时的食盐和中国古代一样被官府垄断,只有官府授权的盐商可以贩盐,其他人都不可以,否则就以贩卖私盐罪定夺。
在船家的讲解下,绿荟对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东漓,她是越来越好奇了,西旬是激进的,俞凉是有容乃大的,北弋是旖旎的,那么东漓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她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到东漓只是来过渡的,南稹才是她的目的地。
船慢慢地靠了岸,绿荟等人登上了码头。虽然天色还早,可是辛勤的人民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河面上是隐隐卓卓的船只在航行,岸上是正在捞碱的盐户们(制盐捞碱都是盐户的工作),一派祥和的景象。还有两三天就是春节了,想不到这个时候的人们还在辛勤劳作着,而这并不是一个多劳多得的社会,绿荟突然替他们心酸起来。
出于好奇,绿荟她们还是走向了不远处的盐田。寒风吹来,突然有一种风都是涩的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