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国子监-《一朝崇野一朝歌》
第(2/3)页
石级共有几百级,每隔个二十来级石阶两边就建有几米高的石碑,石碑上刻有来自古雅,归元,曼术,在物,弄化这几个学派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古雅派的《仪礼治国经》,曼术派的《奇门术数》,归元派的《论天下归元》,在物派的《崇野力学史》,弄化派的《丹之妙要》等,但都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刻出其中的精髓。
活生生一出崇野演义!
石碑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从低到高,由古入今。
绿荟一边攀登石阶,一边就像跟着崇野王朝的历史滚轮前进,不由感叹起这里的超前发展。那石碑上面所说的有些东西起码在中国明朝一两百年后才出现。真是不可思议又让人惊叹连连。
绿荟还在奋力攀登着,在这大冬天的,额上竟微微泛出了汗珠,正想中途休息一下,却感觉到身边不远处似乎有东西向下滑去。
循声望去,原来是木制的吊篮,篮上系着粗厚的绳索,正以飞快的速度下降。
奴山的正面是比较平坦的缓坡,很适宜建立一些楼房,而侧峰却是比较陡峭的,那吊篮正是从侧峰的峰顶飞驰而下。
这种吊篮绿荟在以前的古装电视剧中看过,猜测没错的话,应该是用来载人登山的。
绿荟很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吊篮,这样她就不用爬得这么辛苦了!
吊篮运用的原理无疑是滑轮,看来在物派的力学研究也为崇野王朝增色不少。从“泫然青天阵”到现在的“吊篮”,不知道还有多少的惊喜在等着绿荟一一去发现。
不再多想,绿荟咬着牙一口气登上了山顶。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气势恢宏,占地几近一亩,复杂而又造型精美的方亭式五层角楼。周边绕以石栏,廊柱上雕龙画凤,琉璃瓦顶装饰向天飞檐,好不优雅气派!
这就是藏书一百多万卷,象征着整个国子监乃至整个崇野王朝财富的藏书楼!这里搜集了各个学派的史书典籍。
这座高耸在奴山之巅的文化气息馥郁的藏书楼似乎使寂静千年的大地都变得生动起来!
藏书楼的首层设为办事大厅。北弋处于北方,天气干燥寒冷,所以不存在南方楼房底层潮湿不能置书这一说法。只是这里的藏书实在太多,管理杂务也随之变得繁重。办事大厅除了用于来访登记,接待来借书的人外(因为来借书的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并非人人能借),还是办理借还书籍的地方。二楼由于光线不太好,只能用于藏书,三四五楼采光较好,加上用的是花格窗,所以藏书阅览二合为一。由于楼梯比较陡窄,所有书籍的搬运均由滑轮吊着一个用来装书的竹篮完成。
总录到底是置放于哪一层呢?
绿荟环视了一下大厅的四周,值班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藏书的地方本来就宜静不宜吵,所以即使是平时这里除了必要的看管人员外,也不会有很多闲杂人等,加上今天是皇帝大喜,自然就冷清了。
绿荟缓缓走近管理借还书籍的案台前,向当值的管理员出示了赫连宜的“借还证”,然后随便编了一个理由:“我是宜亲王府中的丫鬟,奉宜亲王之令来借阅孔夫子的《论语》!”表情淡定从容。
那人接过“借还证”,淡淡地扫了一眼绿荟,回道:“《论语》这种这么普遍的书籍,皇宫里定也有吧,为何还要跑到这里借?”
“今天因为皇上大婚,皇宫的藏书阁关门一日,所以我才到这里来借,偏偏宜亲王又闹着要看书!”
“《论语》置放在四楼,你跟随着我们的人上去取来吧!”那人不再纠缠,招手叫来了一男杂役,吩咐他领着绿荟到四楼取书。
本来以为那人会继续盘问她一番的,谁知道他并没再问。事情似乎有点过于顺利。
也许是自己多心了。绿荟没有再多想,跟着男杂役蹬蹬蹬地上了四楼。
一路走上来,绿荟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就是那一排排的书橱让她震撼了一把,一百多万卷书,看来还真是那么回事。三楼四楼的阅览区都没人在看书,想必大家都去参加皇帝婚礼了。每层楼除了楼梯入口处有两个人在守卫,还有几个在整理书籍的人外,整个偌大的藏书楼几乎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人。
编年总录是国宝级的书,当然不会和那些普通的书籍放在一起,所以绿荟排除了二三四楼的可能。难道是藏在五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