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坏消息-《明末强梁》
第(2/3)页
许梁也跟着感叹,又聊了会,由于双方都不熟,很快双方都没什么话题了,而那推官还站在边上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许梁忙又请推官到书房里小坐一会,示意侍候的丫环春儿奉上五十两银子的红包,那推官这才满面春风地告辞离去。
当天下午,许梁在县衙后院里指挥着下人们搬家的时候,镇原县丞黄道周和新任典史贺诚,户房主事毛玉洁等人联袂过来。黄县丞看着下人们抬着大箱小箱的东西往外搬,急忙对许梁说道:“大人,您这是何必呢?下官和贺典史都不住县衙里,您还是就住在县衙里吧。”
许梁大摇其头,极其严肃地说道:“这如何使得?!黄大人,您如今可算是镇原的正印官了,按我大明朝的规矩,你这正印官不住县衙反倒让我一个罢官的百姓住着,岂不笑话?”
黄县丞苦笑道:“我的县尊大人,敕令只是解了您的职务,您正七品的品秩尚在,即便是罢了官,这镇原城内也属您品级为尊,县衙您不住,何人敢住?”
“谁爱住谁住,反正我不住。”许梁道,又指着黄县丞和贺典史正色道:“还有啊,以后不许叫我大人,老子现在是许百姓,不是许大人,记住了!”
黄县丞跺脚道:“您这不是为难下官吗?”
贺诚和毛玉洁也在旁边跟着劝,许梁任你怎么说,就是执意要搬出去住。三人见许梁执意如此,也只好作罢。
黄县丞又要叫县衙里的衙役过来帮着搬东西,结果被许梁一口拒绝。
三人无奈,只得怏怏退出县衙后院。
铁头找的新家位于镇原城东面,靠着拆掉的韩王别院附近,原本是一家镇原富商的宅子,那富商眼见陕西局势不稳,想着搬到江南一带去定居,便痛快地将宅子转手给了许梁。
宅院占地极广,正门紧挨着镇原正街道,红墙朱瓦,屋舍连篇,一道回廊将宅院分成前后两院,前院有正厅,厢房,小型的石砖广场,后院是女眷住处,一溜儿小房间绕着中间一处花园子而建,园内亭台水榭,幽静雅致,倒有些江南人家的味道。
能在镇原城内找到这样一处安身的宅院,冯素琴等人也很喜欢。将正门的牌匾换上许府的牌子,一大家子人便安顿下来。
镇原城内的居民仍在陆续增加,而原知县许梁被罢官的消息也在坊间传开。不少人听说之后拍手称快,当然也有部分人在替许梁抱不平,而原本要举家迁到镇原来的百姓听说那个在过万流贼攻城中守住了城池的许知县被罢官之后,对要不要搬到镇原来一时拿不定主意。
黄县丞执掌镇原遇到的第一件麻烦事随即而来,十几家在守城战中被强借了粮食的店家揣着借条找上县衙来,要黄县丞付买米钱或者还粮食。
那个楼记粮店的黑瘦掌柜也找上门来,说楼记上百石粮食不翼而飞,要县衙赔偿损失。
镇原县衙穷得叮当响,原本售卖韩王别院的材料倒进帐了两千多两银子,只是战后依许梁的意思,兑现了些战死明军的抚恤银,又补发了县衙里书吏,役差,牢卒们两个月的饷银钱,如今县库里现银仅余二百多两,付个两三家粮店还行,十几家一起来,哪里能够?
黄县丞没办法,对着十几个粮店掌柜的又是赔礼又是道歉,在保证来年八月秋收后连本带息全都还清之后,才把十几家拿着借条的商家送瘟神般送走。
最后剩下楼记粮店的掌柜在大堂里要赔偿。
这个无凭无据的赔偿黄县丞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莫说黄县丞不清楚许梁有没有借故私吞了楼记的上百石粮食,就算是许梁私吞了,那也是打着镇原县衙的名头去做的。这等恶名,黄县丞自诩道德君子,如何肯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