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空寨-《烟云错》
第(2/3)页
灵鹰是真的要晕倒了。李烟也神色惨然,但仍坚持道:“老天让公主这样的人出现在世上,总不是用来白白被挤死的。”
他不说还罢了,一说这话,思凌就想起思啸来。
当那个乌黑眼睛的少年,穿着军装,双肩平展在1947年上海老西门的阳光中微笑时,谁能想到他是要去泥石流中溺死的呢?
天意不仁!天意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哪里有什么计划、有什么特殊?
这铠甲如果真要收缩。思凌不幸在里头,也只有认命罢了。她道:“如今这样,也没办法了。我们还是出罢!”
灵鹰脸色还是随时要哭出来。思凌安慰道:“说不定那沉睡之地有能解救的办法呢?”这也确实是唯一的希望。
一行人继续往沉睡之地进。一路上灵鹰不知问山民向导多少次:关于这副铠甲,本地有什么传说吗?山民向导一概不知,不过他觉得这就是应验了“紧锁的打开”那句预言:铠甲本来是封闭的,被思凌一碰,就打开了、能穿了。说明思凌是天命所归,应该去唤醒神明的。
而思凌穿着这铠甲,也确实挺舒服的。先,它并不重!其次,它还透气!简直像第二层皮肤,而不是金属。另外,思凌动胳膊动腿爬高爬低的时候,也完全没觉得受阻碍——它在关节处好像是可以伸缩活动的,就好像昆虫的外骨胳一样,并不妨碍昆虫的跳跃。
如果有一天把铠甲脱掉,思凌想,她甚至会觉得可惜的。因为这玩艺儿实在太好用了。
她这一行人接近沉睡之地时,辰星的上疏也终于抵达了京城。开国皇帝王晨果然还是不管事。太子倒是励精图治,但一个人也看不了许多奏折。他励精图治的方式就是,搞一圈信得过的人,帮忙处理日常事务,让他集中精力去管最重要的事。
祥瑞表章,和辰星的上疏,都送进了上书房。太子信得过的人,就在这里帮他处理文书。巧得很,申一珞的同乡太尉吴恺,也属于太子信得过的人之一。那辰星的上疏,就是他打开看的。
吴恺看这封上疏,看得很辛苦,等到看完了,不但脸红得像猴子屁股一样,而且额头上都是汗。
他遮掩着道:“这火炉烧得可真够旺的啊。”就往炉子边挪动,想趁人不备,把这封上疏烧了了事。
忽然有个人拦在了他跟火炉之间。吴恺一看,原来是御史中丞贺京。
上书房里号称“三公三士”。太尉是三公之一,御史中丞则是三士之一了。
这贺京不但拦住了吴恺,而且伸手就拿走了辰星的上疏,放眼一看,笑道:“宣武都尉这支笔,称得上是尖刻了!”
吴恺心里打鼓,强颜作出笑容,回答道:“我早听说,宣武都尉嘴上没个把门的,说话颠狂。现在看了这封上疏,才相信颠狂的病症是真的。”
“哦,是这样嘛。”贺京似笑非笑掂着这封上疏。
吴恺道:“说起来,最近家人送来几篓螃蟹,倒是肥大。想邀贺中丞来府下小酌,持螯赏菊,不知中丞肯不肯赏面?”
贺京呵呵一笑道:“在下最近体凉,大夫说不能再进寒凉之物,太尉美意,只能心领了。”说是这样说,但还是把上疏交回了吴恺手里。
吴恺正心底揣摩,那贺京又道:“何况听说太尉最近得了个******,又能诗、又会剑舞,真是叫人羡慕啊!想必太尉也没有空跟我们盘恒了。”说着又是一阵“呵呵”笑。
吴恺明白了,看来这新买的美妾,是保不住了。回头他就把人装上轿子,给贺京送过去!双方都是明白人,不必像市井无赖泥腿般,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可。互对着呵呵一笑,交易已经成京。
贺京背着手走了,就像从来没见过这封上疏一样。吴恺又等了片时,申一珞的说辞也到了。拿着这说辞,吴恺心里就有底了!
吴恺就说嘛,这小同乡也不能是个傻子,任凭别人攻击?总要有个还击的。有了这还击,吴恺就好操作了。
不过,吴恺心里还是有气:一个太守当得,能被驻军都尉骂成这样,不管事实上谁是谁非,总给人添麻烦不是?
幸亏申一珞另外送的大礼,总算把吴恺的气抚平了,让他觉得这小妾送得也还不冤、这同乡同党结得也还不冤。
朝中风云变幻,山中绿水流静。快到沉睡之地时,山路已经不能走了,只有放舟顺流而下,才能进到面前一个山谷中。
照山民向导原来的意思,送到河流这里,就已经完成任务了。毕竟河流的尽头会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去往尽头的人,没有一个回来。
即使是领了双倍价钱,愿意帮他们送“进”沉睡之地的人,也只是打算陪着他们坐上船,稍微往里走一点,只要看看前方的景色有一点儿不像人间了、有点奇怪了,立刻跳到岸上往回跑!或者跳进水里往回游!这样大概还能生还。
可是现在,思凌展现的一切奇迹,让他们深深相信,思凌就是天命所钟的人。他们愿意一直追随思凌下去,只要她还需要他们。
他们就在水流旁边取木,做成木筏。他们是做这个的行家里手,很快已经造成了一个木筏,能装三百来斤的重物呢!
做好了一个,他们再做第二个。估计造上三只木筏,就够把大家都装下了。可是在第二只上,思凌就阻止了他们。
思凌笑道:“很不必了。我自己去就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