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景和是想引开高澄,择地摆阵,再请东寇入我阵中?景和以为何处为最佳?”宇文泰也被李弼的话引得心里一亮。他决意要一战,但其实心里也并没有取胜的把握,不想李弼倒在思路上另辟奇径。 于谨也极注意地瞧着李弼。李弼的想法让他觉得倒不失为一个好计策,只是看他要择取何地。 “丞相,渭、洛交汇处的沙苑之东有渭曲。渭曲泥泞草深,可将我军阵隐于无形以待敌来。再埋伏一支人马以备突袭。东寇若来,我可凭依渭水与之一战,再令埋伏的人马截断其归路。前有渭水,后有铁骑,东寇必然惊慌大乱。泥淖中又不能施展,如此可大胜矣。”李弼把自己想出来的计策给宇文泰和诸将陈述一遍。他的想法并不是仓促得来的,这是个避其锋芒,让对方变优势为劣势的计谋。宇文泰听起来觉得颇有可为之余地。 “景和真我之诸葛孔明。”宇文泰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显然是认可了李弼的计策,并且是深为满意。众督将心里也松了口气,大家都许久没见到大丞相这么开怀了。他那种成竹在胸的唇边浅笑也是之前很久都没有过的了。 “景和兄,”赵贵也忍不住大笑道,“高澄小儿要是知道你这么算计他,该当如何气恼?他就是周公瑾在世,也敌过你诸葛孔明多谋。” 李弼为人稳重,只是笑笑不答。 气氛明显活跃了,众督将们也被这个计谋所吸引,不免各自议论几句。 夏日里日长而夜短。自从夫君世子高澄离开邺城率军西出,世子妃、冯翊公主元仲华几乎夜夜不能安眠。这一次又是渤海王大丞相高欢回归晋阳,高澄的弟弟太原公高洋镇辅邺城。 元仲华深居简出,足不出户。上一次高澄征战潼关,她留在邺城的大将军府里发生的那些事一直是她心里最怕触碰到的地方。失了孩子,奇怪的噩梦,高洋的纠缠……当高澄这一次再离开大将军府的时候,这些留存在记忆里的东西又忽然像潮水一样席卷而来。 看着一天里灿烂的银河,繁星无数,阿娈守在寝居的门外。看了一眼屋子里依旧很明亮的灯光,她知道世子妃还未安寝。月光下的庭院里树影婆娑,万籁俱寂。世子不在府里,整个大将军府都显得空荡荡的。 尽管世子在邺城时也不总是宿于府中,但那时候和现在不同,总是让世子妃有期盼的。世子总会突然什么时候就出现在这庭院里,会让等候的世子妃有惊喜。现在知道世子远在千里之外,又是去征战西寇,难免会让世子妃在等待之外又多了几分担忧。 阿娈轻轻推开门,走进去。以目光询问值夜的两个奴婢。两个奴婢不敢出声,以目光示意。阿娈知道世子妃在里面。她将脚步放得更轻,挑开帘幕走入里面世子妃元仲华安寝的地方。 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只有床帐低垂,透过纱帐隐约可见世子妃元仲华就躺在榻上。那榻上的人影一动未动,不知道她是否听到有人进来。阿娈正想着世子妃是不是睡着了,她要不要掀开床帐瞧一瞧,忽然听到元仲华的声音。 “阿娈。”元仲华叫得很肯定。阿娈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变得对脚步声这么敏感。她进来的时候几乎是足下无声的。 “夫人有何吩咐?”阿娈又走上几步,就在床帐之外。 里面没了声音,阿娈静立不动。过了一会儿,才是元仲华的声音传出来,“世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奴婢不知,也许并不会很久,夫人不要太挂怀了。”阿娈如实回答,如实劝解。她知道世子走的时候有点仓促,主母心里有疑问未解,所以格外盼着世子回来。可是回来了又能怎么样呢?主母只是猜测,她也并不知道东柏堂里安置着世子的外妇,如果想接回府里早就接回来了。阿娈觉得如果真把那个舞姬接回府来也未必是好事,也许眼不见为净,更少了是非。 “宫里有消息吗?”元仲华忽然问道。 宫里?阿娈一怔,不太明白主母是什么意思,只得回道,“主上没有让中常侍来探望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