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李秀成的野心-《龙腾1856》


    第(2/3)页

      宁波是一个特殊的城市,情况与上海比较类似。早在1842就已经在《南京条约》中开辟成了通商口岸,洋人在这里设有租界。李世贤部逼近宁波,引起了英法等国的高度紧张,英国驻华海军司令官何伯从日本赶回上海,为了解决宁波问题,他特别派遣一艘军舰赶到宁波,试图以武装恐吓逼退正在围攻宁波的太平军。

      何伯指示舰长戴勒德要不择手段,阻挠太平军攻占宁波,他给戴勒德发了一封电报:“你要进一步和叛军首领谈判,向他们指出他们占领并破坏宁波,会大大伤害英国及一般外国人的贸易。因此你要求他们不要进攻这座城市,同时你却要表示使用武力的必要,你要提醒他们去年上海发生的事件,说明如果你被迫协助官军防守宁波,他们就无法攻占这座城市。可是你还要表示,你并不愿意采取这种跟太平天国处于敌对的办法,因为我们并不愿意跟他们发生冲突。”

      戴勒德舰长率领英国舰队到达宁波之后,马上用威胁的口吻给太平军发了一个照会,警告他们不要攻打宁波,否则就会变成第二个上海事件。与此同时,他还免费替清军在宁波城上安装了十二门西洋大炮。

      住在宁波租界之内的英法美三国领事更为紧张,害怕太平军攻打进来会要了他们的性命,夺了他们的财产,于是赶紧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领事联席会议最终决定,暂时他们还是采取比较斯文的外交手段,派出一个名叫侯雅芝的中国翻译官前到余姚和奉化,分别向黄呈忠和范汝增转告了他们的要求。

      黄呈忠和范汝增也算是高级将领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他们还是知道的,当即表示宁波还是要打的,但是可以推迟一个星期,而且他们会保证洋人在中国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正常的贸易秩序,不会与洋人为难。

      1861年12月9日,黄呈忠和范汝增南北两路围攻宁波。守卫宁波的清军一看太平军来势汹汹,不想做无谓的牺牲,一哄而散不见踪影,宁波城内的清政府官员赶紧乘坐外舰逃跑,太平军得以坐收空城宁波。

      清廷官兵的无能和胆小让英国方面也表示无奈。太平军进入宁波后,恪守信约,纪律严明,安民息兵,秋毫不犯洋人的租界。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将情况报告上级:“宁波刻已完全为太平军所据有,我很高兴地说,截到目前为止,城内尚无屠杀焚掠之事。”

      忠王李秀成部也是兵分两路,一路由认天义陆顺德负责攻打绍兴府,一路由李秀成亲自率领主力负责攻打杭州府。

      陆顺德是李秀成麾下的得力干将,他率部从严州出发,途经桐庐、富阳、临浦,攻占萧山,于10月29日直逼绍兴府城,并于1861年11月1日顺利攻克。除了省城杭州,其他城市几乎没有费什么周折就被轻松拿下。

      李秀成把绍兴看得很重,因为拿下绍兴有利于攻占杭州。他派出自己的儿子李容发作为预备队,紧跟陆顺德进攻绍兴,从侧翼包抄杭州,截断杭州南面的退路,与北面的嘉兴一起对杭州形成大包围的战略。

      李秀成的进军速度快得几乎不可思议,从10月14日到24日,短短十天之内就攻占了新城、临安、余杭,对杭州形成了包围态势。他的得力干将谭绍光、郜永宽、陈炳文、童海容、吉庆元、朱衣点等人此时都云集在杭州城下。

      李秀成很快就将杭州外围扫清,于11月5日包围杭州。此时镇守杭州的,是从城外早就逃回去的浙江提督饶廷选,还有杭州将军瑞昌、浙江巡抚王有龄等一批文武高级官员。杭州城内虽然有残兵败将数万人,但是军心涣散,没人胆敢带兵出城与李秀成作战。

      直到李秀成合围杭州两天后,才有一位勇敢的武将带兵前来援救杭州。但这个不怕死的为数不多的极品绿营武将,是已经被李秀成连败四次,江南大营仅存的一位大将张玉良。

      张玉良这次从富阳带领一万清兵,前来与李秀成的十万大军决战,准备以卵击石营救杭州。此人的胆量和勇敢,足以使他成为绿营将领中的佼佼者,也是太平军为数不多的劲敌之一。

      王有龄见到张玉良胜过见到救星,赶紧诉苦求救:“杭州粮道已被粤匪截断,城内粮食就要吃光了,将军有何良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