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陈玉成之死(2)-《龙腾1856》
第(2/3)页
可怜陈玉成一代名将,此时虎落平阳被犬欺,很快就被五花大绑。陈玉成自知回天无力,也不再做无谓的挣扎,只是盼着城外的几千名弟兄赶紧杀进城来。可是,苗沛霖已经到城外假传陈玉成命令,将三千太平军分散调配到各个部队,他们根本不知陈玉成已经遭了暗算。
苗沛霖做贼心虚,不敢亲自面见陈玉成,便派了自己的侄儿苗天庆,身穿大清官服,前来劝降他归顺清朝。
陈玉成一看,站在苗天庆身边的还有陈玉成安插的余安庆,这个人早就投靠了苗沛霖,气极怒骂:“你们这帮狗东西,真是小人!想不到本王今日竟然落在苗沛霖这个卑鄙小人之手!要本王向清妖投降,真是瞎了你的狗眼!要杀要剐,任由尔便!”
苗沛霖知道陈玉成性格刚烈,料想劝降的希望非常渺茫,但陈玉成毕竟是太平天国的英王,这时洪秀全已经恢复了陈玉成的职务,苗沛霖不想杀陈玉成,于是便把陈玉成押送到颍州胜保大营。
陈玉成虽然看清了苗沛霖的真面目,无奈木已成舟,自知此劫难逃,神色始终镇定自若。
这个苗沛霖不是自己称王,可他为什么要精心布下这个陷阱,算计与他同在一条船上的反清盟友陈玉成呢?
原来,自封为“河北大顺王”的苗沛霖反清,把第一个目标选在了寿州,他借口寿州方面处理死刑犯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所以要修理修理寿州城的清廷官员。镇守寿州的是安徽巡抚翁同书,这位安徽省的一号人物,知道苗沛霖明摆着是要抢朝廷的地盘,只好上书朝廷大骂胜保害人不浅。1861年10月30日,苗沛霖攻破寿州,俘虏了翁同书。之后,他就开始走下坡路了。1862年1月,在他的策划下,陈玉成派出的远征军,张乐行的捻军和苗家军,联合在一起攻打颍州。
此时慈禧已经上台,她觉得湘军有能力收拾这个地霸,于是决定改抚为剿,对苗沛霖实施强力打击。此时湘军已经打下了安庆、舒城和桐城,于是皖北的问题,很快就会轮到他们来解决了。是时候收拾苗沛霖了!根本用不着曾国藩亲自出马,随便派个大将出马,就能利索地收拾了他。
负责前去收拾苗家军的是湘军新任安徽巡抚李续宜,他的进军速度比想象中来得还要迅速。一来苗沛霖的手下并不是都支持他当草头王,二来慑于湘军横扫太平军的强大威力,苗家军举白旗投降,先后将一百多个圩寨拱手送给湘军,送给湘军。苗沛霖众叛亲离,无奈故伎重施,苗沛霖再次找到胜保,想再次申请招安,表示愿意打太平军和捻军,并且马上命令部下将额头刚刚长出来的头发剃掉,一律改成朝廷规定的法定发型。
苗沛霖的花言巧语能骗得了胜保,还有控制在他手里的翁同书,但是骗不了曾国藩和袁甲三,他们都主张不能再相信这个小人,必须采取强硬措施把他灭了才是上策。但是翁同书贪生怕死,屡为苗沛霖求情。搞得曾国藩大怒,让李鸿章写了一封巨著名的奏折弹劾他书於定远失守时弃城走寿州,复不能妥办,致绅练有仇杀之事。迨寿州城陷,奏报情形前后矛盾,欺骗朝廷。
苗沛霖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开始搞起了小动作,切断粮草供应,制造摩擦,最后他还写了封信给陈玉成,说尽张乐行的坏话,挑拨太平军和捻军的关系。但曾国藩还是不相信他,就在苗沛霖焦头烂额之际,陈玉成撞到了他的枪口上。
陈玉成此时大概被失败冲昏了头脑,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最终做了他的阶下囚。朝廷得知陈玉成落在苗沛霖手里之后,严令他马上把陈玉成交给朝廷,即刻押送北京,措辞十分强硬。
此时苗沛霖只好落实清廷的指示,将陈玉成交给了胜保。陈玉成被五花大绑押进大营的时候,胜保不禁佩服起自己的慧眼识人来了:这些年来顶住了这么大的压力,在苗沛霖身上下了这么多工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想到竟能抓住一条大鱼!
要是真刀真枪地打,胜保这辈子怕是没指望能抓住陈玉成,胜保心想这回总算轮到自己扬眉吐气好好露下脸了,他决定好好羞辱陈玉成一番,以弥补自己在战场上丢下的颜面。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胜保大费了一番周折,准备工作可花了他不少心思,审讯现场被布置得非常威武严肃,在他的中军大帐里,站满了人高马大的肌肉男,手提利斧,为他压阵。高高在上的胜保以胜利者的姿态大声喝道:带陈玉成上来!
但陈玉成见了胜保,并不下跪。胜保见陈玉成不跪,大为恼火,再次大声喝令陈玉成下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