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遇袭-《嫣然天下》


    第(2/3)页

    长隆国太后明言垂帘听政已九年,内阁首辅杨杰年事已高,为人周到且圆滑,门人弟子遍布朝堂,威望最高。同为内阁辅臣沈仁铎刚过而立,他锐意改革,主张铁腕治国,他治贪腐,杀奸臣,深得民望,但同时也得罪了很多门阀贵族。这两人因政治主张不同,一直存在矛盾。但在皇后的巧妙周旋之下,九年来尚能保持面和心不和状态,至少表面看上去并无祸国野心。

    除了这两人之外,大将军史文元也是太后最为倚重之人。此人四十左右,为先皇立下过赫赫战功,深得先皇宠幸,临终前甚至有托孤之言,先皇去后,他为确立皇后垂帘听政之举出了不少力。但明朗对此人印象最不好。史文元仗着有功劳在身,行止乖张,骄横跋扈,平日并不把明朗放在眼里,有时连皇后的话都敢违抗。偏偏皇后不以为意,相反言听计从,让明朗颇觉恼怒。天长日久,史文元与明朗之间形同水火,到了见面相互不理睬的地步。为此皇后没少斥责过明朗,偏偏明朗性格倔犟,皇后越是护着史文元,明朗越是痛恨他,如此恶性循环,终于发生了那件事,直接导致了明朗的离家出走。

    明朗不肯往下说了。

    嫣然说:“若我说,杨杰年事已高,这样的老臣除了竭力维持自己的最后的地位声望,不可能有祸国野心。沈仁铎虽然年轻,但他得罪的人多,一般情况下他会将大多精力放在防备别人的报复暗算上,也不可能出手对你不利。至于史文元,从你的描述看最为可疑。他行止无度,又深得你母后信任,未必就安了什么好心,这样的人一旦出手,必定毫无底线。”

    泰然瞧着嫣然:“你小小年纪,对人心的猜度怎么如此精准?”

    嫣然撇嘴:“我小吗?好像一百多岁了吧?”咯咯笑起来。

    明朗心里却一阵阵酸楚。

    两坛酒喝光,明朗耍起了酒疯,又哭又笑地要带嫣然一起走。泰然按住了明朗,让侍剑拾书将不胜酒力的嫣然扶回房去了。哪知道明朗睁眼看不到嫣然,闹得更加厉害,对着泰然拳打脚踢。泰然无奈,将他关在屋内,自己守在了里嫣然的房门边。

    借酒撒疯的明朗好不容易将门踢开,刚想跨步,被赶来接他的仇万里和镇西林抱住了:“太子,时辰已到,该动身了!”

    明朗大喝:“放开我,我要去找她!”

    仇镇二人闻见他满身的酒气,知道自家太子正处在抽风状态,哪里肯松手?索性取了布条,将明朗手脚捆了,一人抱头一人搂脚,将他扛下了山。

    嫣然在房内听到动静,到底不放心,打开门想去看。泰然拦住了,嫣然酒意上涌,一使劲将泰然推开,朝着红叶峰后山飞跑而去。

    毫无方向地跑了一会,被夜风一吹,那点酒意早没了。知道自己跑错了方向,却又不想回头。身后传来泰然的疾呼:“嫣然,等等我!”他身形如电,紧追不舍。

    嫣然听见他的声音,知道他着急,便想气气他,反而跑得更快了。她有四五年无相功的底子,学了无相步后,轻功进步神速,在这漆黑的夜间,泰然想追上他,也要花费一点时间。

    泰然心急,一提气跃上了树梢。月光下,嫣然纤细的影子就在他的前方不远。而在她前方的山坡上,有很长一道黑乎乎的阴影团,似乎正在向上移动。

    泰然一惊,急忙飞身掠起,一边向嫣然的背影急奔,一边轻喝:“嫣然停下,前方有情况!”

    嫣然听他口气不对,便停下步,茫然转身,问:“怎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