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有功者赏-《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第(2/3)页

    一众弟子听了,大为振奋。

    仙宝与小仙宝之分,众人已有共识。

    仙宝,可使一介凡夫立时踏上仙道,拥有人人艳羡的“仙法”。

    小仙宝,则可使人立获一套如意兵甲,此外,拥有了近似“仙家”的身份,拥有了踏足仙道的可能。

    刀兵之灾、厮杀之祸,谁都不想沾染,也都避之犹惟恐不及。就拿昨夜的一番苦战来说,若非必要,又有谁愿意提着大好头颅拼死冲杀在乱军中?!

    然而,在燕大王宣布了一项项的赏赐后,众弟子们对“战场厮杀”的态度又有了变化。

    “仅仅”是一番舍命拼杀,便换来“仙宝可期,仙道在望”。

    若以后都是如此,那“战场厮杀”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甚至如潘凤、夏侯惇等人,竟开始泛起“多多厮杀”的念头了!

    以拼命换仙家前程,值得吗?

    值!相当值!

    白虎弟子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就此回答。而白虎山外的乡民们,甚至都深恨自己连拼命的资格都没有!

    汉时的人,尤其是东汉末的人,可称得上多灾多难。

    旱灾、涝灾、蝗灾、瘟疫……,天灾频繁,黎庶遭难。

    就单说这瘟疫。自元初六年(119)年至建安二十二年(217)的百年间,就曾有几十次的大瘟疫。而在东汉末期的数十年间,大瘟疫更是连绵不断,其死亡人数之多,简直无从统计。东汉末的短短三十年中,有明确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就有十二次。

    而在瘟疫流行期间,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就算是繁华的中原之地,也是“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诸天灾之外,尚有**。

    盗贼蜂起、叛乱多发。

    别的不提,就说三国的这些名臣良将们,就有不少人遭遇过贼灾。

    比如那“毒士”贾诩,比如那“老好人”鲁肃。

    贼灾之外,还有苦徭重赋,还有苛政猛于虎……

    生逢乱世,人命本就不值钱。若仅凭“拼命”就能换来仙家重宝,换来青云直上,换来光耀门楣,换来子孙之福,又有哪个不愿意?

    再说了,黔首黎庶本就没有多少出头的路。

    举孝廉、参军,汉末为数不多的寒门崛起的两种方式。然而,“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时候的举孝廉已经被豪族世家垄断,别说寒门,就算是落魄些的士族都不一定混上。

    参军倒是可以,但若想“刀剑觅封侯”,那还得需要一个个的条件。

    其一,你得是良家子,也就是不在七科谪内或者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然,就难了。

    其二,你得有以一敌百敌千的武勇、或者领军决策的统帅与谋略,若不能如此,那就只能“马革裹尸还”了。

    其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