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管前苏的蔬菜多好,目前也是在最低端的层面儿上扑腾。 再向上的销售终端,前苏根本就没有涉及。 王老实问三哥,考虑过进超市没有? 三哥说,打听过,太麻烦,押款厉害,赚的钱不一定比现在多。 这话不算瞎话。 超市系统,对供货商的压榨真的是惨绝人寰、丧心病狂。 进场费,店庆,促销之类的成本很高。 加上结账周期长,对不愁赚钱的前苏蔬菜真的吸引力不大。 更加上麻烦这个词儿,三哥的意思就是不想进。 单从赚钱角度来说,王老实也不喜欢进超市卖场。 但是要从培育品牌的角度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就不能这么考虑了。 当大型超市的蔬菜有了前苏蔬菜,前苏这个蔬菜品牌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壮大,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蔬菜。 到了那时候,前苏蔬菜哪里都去得。 不光是蔬菜,未来还可以向水产、肉类,蛋类,粮食,食用油等等,有了品牌,怎么扩张都不会多难。 若这么一算。 进超市就划算多了。 王老实没把自己这些想法跟三哥说,因为人。 三哥读书少,现在能够当领头儿的,是因为他是王老实的三哥,也因为他是种大棚的元老。 关于农产品销售的想法,王老实也是临时起意想起来的,做好了,那就是奔着农产品集团去。 以三哥的能力,甚至已经当上基层父母官的大哥,都不具备这样的企业领导能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团队,以前苏为核心组建一个种植区,用前苏做品牌————不知不觉中,王老实想了很多。 越想他越觉得这事儿可以做,尤其是今后,老百姓就没一口东西进嘴放心的时候,前苏的前景更加令人憧憬。 这事儿必须做! 还得抓紧做。 王老实跟三哥说,“进超市,不管多难,哪怕赔钱也要进,赔了的我补给你们。” 三哥愣了愣,摆手说,“怎么说话呢,赔了要你补,村里老少爷们能答应?咱前苏别的不夸口,赔点钱,不算啥!” 王老实在前苏村里,辈分就不说了,声望妥妥的,比那个当村长的大哥要好使的多。 村里人心里个个都明白,前苏村如今的风光是怎么来的。 进超市系统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至于其他的事儿,王老实没当多大的事儿。 接过王老实电话的白老大也没特别在意,怎么也是小事一桩。 一方王老实觉得以白老大在京城的腕儿,办这个,没难度,随口一句话就够了。 白老大也这么认为的,他是跟自己的司机说的,让他在晚饭的时候,把话儿说下去,虽然不怎么混了,面子和威慑还在。 谁也没成想,第二天就出了岔子。 东牌楼菜市场里,就有前苏的一个专卖店,不是摊位,而是租了一个门面房。 这是个大市场,辐射能力很强,周围也是密集居住区,销售量很可观。 类似这样的市场,前苏都会加大投入,直接开店。 负责这个店的叫王文东,文字辈儿,比王老实小一辈,是侄子。 年前,家里给张罗了一个媳妇,叫武娟,也是王文东的初中同学。 小两口好不容易才争到这个店,真是上心。 尤其是武娟,她家里条件非常不好。 不过这个姑娘命真算不错,她爸没有那种重男轻女的想法,她上到高中才辍学。 王文东也是老实人,他是瞄着武娟,请说和人帮忙。 估计是还记得王文东这个同学,武娟觉得是个老实本分的,就同意了。 娶了武娟后,他满意的不能再满意啦。 进了京之后,见识了大都市的繁华似锦,武娟也对人生再次充满了希望。 武娟比王文东更有上进心。 起早贪黑干活不说,她还逼着王文东跟她一起读自考。 王文东问媳妇,干啥还要读书,有什么用? 武娟拧着王文东耳朵说,有没有用的,多读点书总是好的,谁知道什么时候用上。 有些话她没说,前苏蔬菜公司多赚钱,她都看在眼里。 而公司的管理层,文化程度并不高,将来——为啥就不能想想将来呢。 因为武娟的漂亮,最近总有小混混骚扰。 是个男人就忍不了,王文东也是。 别看他老实,可在保护媳妇这事儿上,王文东绝对爷们儿。 要不是武娟强拉着,早就抄起他的那把砍刀冲上去来。 好在平时这帮混混也就口花花的,倒没有啥更过分的。 小两口也就忍了。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两人还在说这个事儿。 武娟还问王文东,不是京城有个十三叔(王老实大排行十三)吗,很有本事,咱不能找他去? 王文东摇头说,我告诉九叔了,九叔说他找十三叔。 在这一片整事儿的那个小子叫六子,打小长得就欠揍。 今儿他和几个狐朋狗友喝了酒,不知道哪个货提了句卖菜的小娘们儿。 精虫上脑的六子,实在心里痒痒,酒精加上平日的无法无天,一帮人就冲着东牌楼菜市场去了。 也怪道上的通讯系统实在落后,层次不齐的,这几个小子还没混上手机,就算有,不着调的他们未必有钱交话费。 反正,白老大的通知没听到,就算听到了,酒到量了,想来也顾不上。 调戏不成,就用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