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军队编制-《朕的霸图》


    第(2/3)页

    这些在藩镇都比较常见,另外就是藩镇衙内军,也称为牙内军,牙军。这个最初是唐时武将的亲兵发展来的,最早为三百人,后来武将们都玩坏了,三百、五百、一千、三千上万的都有,设衙内军正副都指挥使,正副都虞候,统领这些嫡系亲兵,同时,又有节度押衙,都押衙这种藩镇武官,他们是干啥子的呢?

    他们是常随节帅左右的元从,亲随,即是大内侍卫一样,又是带兵军官,出将入相的,当然是缩小一版。都押衙是押衙之首,主将级别的。五代各地藩镇动不动就有兵变发生,这些押衙的军官,往往是治下各地将领们争取的对象,或里应外合,或拥下挟上。

    这个是藩镇的情况,至于朝庭中枢的禁军,编制也差不多。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这样编的,这里说一下,但本书不会采用。即为:

    每五兵为一伍,设正副长行,辖五兵

    五长行为一节级,设正副十将,辖二十五兵,

    两节级为一队,设正副队将,辖五十兵。

    再上也是两队一都,设都头,但是看着就不是很合理啊,也有说是四节级一都,没有队这层编制,但若按作战灵活调配的原则,又是有可能的。因为一节级下有五个伍,一都下有四个节级,这样便于调兵遣将。总之,这个细微的东西有点说不清。

    都上又是指挥使、都指挥使了,但在禁军,他的编制是很大的,到后周时,郭威整顿禁军后,渐渐分为六军,两大系统,四大主力,当然目的嘛!还是为了兵权。

    六军分别是: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但是,这并没有真正的领兵大将,某某为左龙武大将军,这只是一个荣衔,并没有实权。

    两大系统是: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在后汉时就已经有两个系统,不过只统称为侍卫亲军司,分为护圣马军,奉国步军,还有一些下属军号,就不多说了。另有内殿直、散员、控鹤等。所以,郭威整军,就是把内殿直改称为:殿前司,并增加其兵力。

    殿前司是嫡系武力,下辖有内殿直、铁骑、控鹤、散员、散都头等,到后来就是以铁骑和控鹤为两大主力,其他为附属。

    侍卫司下辖主要是:龙捷军,虎捷军。另外还有很多下属番号,所辖兵力也不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