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老三赵功-《食咒》


    第(2/3)页

    那个时候,赵功有了自己的私兵,他的核心力量虽然只有一百多人,但因为敢打硬仗,作风彪悍,因此十分受敌人敬畏,更因为战风强硬,善于攻坚,随孙李二人一路转战,先后在广西湖南等地立过军功。

    因为赵功是厨子出身的原因,所以他率领的军队被人叫做“庖忠营”,手下的军人都叫“庖兵”。

    这些庖兵和自己的头领同样强悍,他们在军队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往往哪里有难,就扑向那里,形象一点形容,这些人就像是南明朝廷的救火队,起着机动临变的作用。

    这个时候的赵功,在磨练奋斗了七八年之后,才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和基础。

    但是,随着勤王之战的越发持久,赵功却对朝廷的“时事”,自己的前途,越发失望起来。

    原来,此时的明朝政府非常混乱,永历皇帝并无太多实权,朝廷里像李定国,白文选这样的忠臣贤良不得重用,反倒是孙可望这样的庸才,马吉翔这样的奸臣把持军政朝政,大家只能眼看着大明的江山江河日下,内斗的阴霾滚滚而来。

    当适时,赵功正是权臣孙可望麾下的战将,早知道此人心存不轨,而且赵功一来感激李定国的知遇之恩,二来不想和一个作威作福,目光短浅,不顾大局的庸才为舞,故而在有了队伍之后的几年,赵功就一直想找个机会调离出去,脱离孙可望的管辖。

    他这么做,一来是不想和奸人同流合污,二则是不想在孙可望覆灭时与兄弟们一起当了陪葬。

    带着如此的想法,赵功隐忍中伺机而动,最后终于于找到了调离虎穴,外出避祸的机会。

    那时候,贵西北的苗蛮土司发动叛乱,而贵州是孙可望的“后勤基地”,面对着自家后院着火,孙可望无法坐视不管,权衡再三之后,只好派兵回军救援。

    瞅准机会的赵功主动请缨,随后带着“庖忠营”和一千募兵,连夜往贵州西北“平叛”去了。

    赵功脱离了孙可望的掌控,他一面修书李定国,将孙可望擅权越制,窥探皇位的事情尽数告知,另一面抓紧时间去贵西北平定土司叛乱,并伺机扩张地盘。

    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知道在乱世之中,地盘和粮食最为重要,只要有了地盘,他纵然反孙可望不成,也可以以贵西北为根基,模仿四川的“夔东十三家”,休养生息,司机图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