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案发生在黎明之前-《凉城客栈》


    第(2/3)页

    关飞渡是赵轻侯旧日的军旅同袍,两人少年时都曾投在“征西大元帅”杨文广将军麾下效力,算是莫逆之交。后来,二人或遇贵人扶持、或累积战功,各自成为了手握一方虎符的掌军大将。

    当时大宋军制,南七北六十三省各州县,多以厢兵守备地方,兵员素质普遍不高;而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部队,除了被称为“天子御林军”、驻守“京师”的八十万禁军之外,便要当属为朝廷常年戍卫四边关城的四支边军部队了。

    边军,经年累月的与外族骑兵大军作战,更兼当地气候恶劣,环境贫瘠,野兽出没,流寇侵扰,在这样的长期锻炼和困难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边军将卒,无不作风勇敢,战力强悍,加之各大边军数目庞大,消耗惊人,这也不得不成为历代宋室皇朝高层日夜为之头疼的一件大事。

    能有资格坐上四大镇边将军虎皮交椅的人物,自然都是不同寻常的人中龙凤,不是名门贵族,就是军功盖世,可谓不可一世的骄傲杰出大才。

    就这一代的四大镇边将军而言:

    “镇东将军”夏侯皓月开国元勋之后,累世将门,其家族远祖以护军身份自从龙太祖“陈桥驿”黄袍加身始,祖孙六代一共出了四十七位将军,其中七品以上的武官族人更是在三百名开外。到了夏侯皓月这一代,夏侯家族更得到了欲要发展军中势力的权相蔡京大力推崇,蔡京对夏侯皓月三天一送美食、五日一赠美婢,大加收揽,终将使其成为“权力帮”九将军之首,为蔡京将大宋五分之一的正规军团牢牢掌握在手里,权力达到空前鼎盛的辉煌时代。

    “镇南将军”叶屠城出身草莽,家庭贫苦,幼有大志,因常被村中顽童欺凌,乃指愤曰:“他日我若得势,定血洗了这村落!”当时村中乡邻只当是孩子气话,也不为意;少年时叶屠城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去投时任监卫军统领的征辽元帅童贯,童贯嫌他年小体弱,不予收留,叶屠城在监卫军辕门外直挺挺、硬生生跪了三天三夜,童贯很欣赏他的那股子狠劲,遂改变主意将其收录帐下。叶屠城心狠手辣,为童贯每战必争先,对主子的政敌对头斩尽杀绝,毫不留情,很快得到童贯的信任,并联合马耘、王剑临等大佬,保举其出镇边南。不久,叶屠城以“剿匪”为借口率军返乡,屠尽村民。

    “镇西将军”赵轻侯是名副其实的皇室贵族,与当今圣上同为太宗一脉,虽然当年屠杀“党项”五万游牧部民冒功,为赵轻侯的仕途和人生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但凭借着朝中姑母太后的力保,再加上岳父“太子太保”楚良臣几乎是拼了老命以头撞柱的死谏,赵轻侯万幸的保住了性命和军权,只落得一个“二等公”降爵为“一等侯”不痛不痒的处分。而后赵轻侯浪子回头,奋发图强,以不菲战绩重新在朝野中确立了威信和荣耀。

    “镇北将军”关飞渡算是以真实战绩,一刀一枪从一个普通校尉,一点一滴积累军功,再一步步升上现今这个位置的。当然,在变化莫测的朝廷倾轧暗斗中,左相李纲的保驾护航,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关飞渡为国鞠躬尽瘁,操持军务,尽职尽责,甚至在任期间极少回家探望,以致老父以及幼女倌倌先后死于非命。(参见《相思铃》卷第四章、《曼陀罗》卷第一章)

    身为“九五至尊”的徽宗赵佶,对手握百万甲士的四大边将,是一万个不放心的,他宁可相信身边童贯、李彦、梁师成、尉迟十二等这些太监宦官,也不相信那些粗鲁无文的匹夫武将;是以,徽宗赵佶决定效仿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手法,授意大太监童贯借“将军令”之会,伺机解除四大边将的兵权,再以心腹文官或者内臣代掌兵权。

    而如今,会武尚未开始,四大镇边将军之一的关飞渡,已然莫名横死馆驿“半宫室”内。

    现场人员繁杂,“洛阳”府衙的捕快、仵作,“镇守司”的将佐、军吏,“枢密军府”的特使、参军,“镇北军”的校尉、亲卫,进进出出,吵吵闹闹,乱糟糟的一团。

    出了这么大的事,最最头疼的当属“洛阳”知府宇文书和兵马镇守使树学题这一文一武两位地方父母官。

    ——一位一品大员死在自己的管辖地界,而且是位手握兵权、战功彪炳的武将,上头深究下来,单凭一个“地方不靖致大臣殒命”的罪名,两位大人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