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私事公事,缺钱寸步难行-《胡马》
第(2/3)页
袁晋鹏点点头:“小工程,我来找一找市农业开发办的主任,再和平安分管农业的县长打声招呼。镇政府和县开发办那边,你们让村里的书记、主任对接一下。到时候,我会打电话给你们。”
几个人听了喜形于色,中和伯伯说:“晋鹏为我们村办了大事了!村里的街坊邻居都会感谢你哦!”
“晋鹏,你是我们袁家坳这一带出的最大的官,要帮我们多争取一点国家支持。听说县发改委主任是凤岭哪个山旮旯的,人家不光把宽阔的大马路修进去了,还把村子里的泥巴路全给弄成了水泥路。村里人没有谁不说他好的。”高个子说。
袁晋鹏看一眼手表,说:“我尽力办吧。走,我们去吃饭。”
喻四海不在家,却没有几位领导敢使唤王克,王克多数时候黏着袁晋鹏。今天,一号车刚驶进“六号公馆”,老板便迎出来,见是袁晋鹏,上前握手寒暄。位于晴水河滨的“六号公馆”看起来是一幢高档别墅,其实是晴川最高档次的宴饮场所,每次只容三、四桌客人,却处处讲究,甚是奢华。见袁晋鹏领着客人走进包厢,车林林吩咐服务员上菜,问袁晋鹏喝什么酒。袁晋鹏问中和伯伯,我们中午喝点茅台吧?中和伯伯说,晋鹏,不怕你见笑,我们只听说过茅台,还真没喝过。袁晋鹏笑道,那就喝点茅台。
偌大的桌子只坐六个人,显得有点空,人和人的距离也远。可中和伯伯就着大龙虾、野生甲鱼、鳗鱼这些好菜,抿着茅台酒,很快兴奋起来,高兴地聊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袁晋鹏不清楚村里的事情,无非附和几声,却货真价实地喝了不少酒。老家来人,无论如何要热情点,免得哪天村里人说闲话。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听见有人敲门,接着门被推开了,揭克西和冯仕达端着酒杯进来。听罢袁晋鹏的介绍,揭克西、冯仕达坐下来,轮番给中和伯伯三个人敬酒,接着又和袁晋鹏、车林林、王克几人喝礼节酒,折腾了二、三十分钟才回自己的包厢。他们在楼下请市国土局局长吃饭。过了几分钟,袁晋鹏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冯仕达说有急事,在门口等他。袁晋鹏满腹狐疑走出来,被冯仕达领到对面的休息室。
冯仕达递过一包东西:“揭总拿给你的,家里人修谱找上门来,总要给几万块钱吧?”
袁晋鹏打开报纸,是五捆百元钞票:“怎么能让你们出这个钱?”
冯仕达说:“借给你的,你好意思让村里人空手而归啊?”
袁晋鹏略有犹疑:“谢谢你和揭总一番好意,我借两万吧。”
回到办公室,他倒在沙发上睡了一觉。也不知过了多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来。邓振华说,来了一伙人上访,说要见喻书记,告诉他们喻书记出差了,可他们死活不相信。袁晋鹏说,我过来。
到了局,只见邓振华被十多个人围在中间,正在争论什么。
邓振华见袁晋鹏来了,大声说:“这是市委袁秘书长,他说的话你们总该信吧。”
原来,来访者是市郊戴家村的村民,自称是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之后。戴叔伦晚年曾任晴川刺史,清廉能干,被誉为“开元第一清官”。死后,晴川百姓为他树碑立传。他们找喻四海就是要求为戴叔伦树碑纪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