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盛唐不遗憾》


    第(3/3)页

    之所以没有准备床,是因为床太占用空间了,几百人就要准备几百张床,这个起码需要很多车辆来运输,这会进一步增加运输方面的压力,所以,就只能委屈将士们了,就连是李安自己,也没有准备床铺,因为李安有专门用来睡觉的小巧马车,长度比人稍微长点,宽度足有两个人的宽度,人睡在里面虽然不够宽裕,但也绝对不会局促,是很舒坦的。

    因为山路崎岖难行,所以,蜀中的货车个头普遍比京城的货车要小巧一些,尤其是听说去东女国,车辆较大的车夫死活不愿意去,只有车辆小巧的才愿意去,毕竟,没有人比当地的这些蜀中人更了解去东女国的道路情况,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去东女国的道路太崎岖难行了,有很多地方通行困难,越大的车辆越难以逾越,只有小巧的车辆才能够顺利的通过,所以,大车的车主,自然是不愿意去的,以免被活活困死在半路上,也就只有赶小车的车主,才看在双份路费的面子上,愿意去东女国走一遭。

    李安仔细的观察这些小货车,发现这些小货车不但个头比较小,而且,设计的很有特色,似乎本身就是专门为走山路设计的,车体比较小,但两个轮子却出奇的大,轮子与车辆的比例完全不正常,看着会有一点不太顺眼,另外,车轮的宽度也比较大,比一般的车轮要宽一倍还多,车辆不大,但车轮却大的出奇,这一看就是个怪胎。

    而蜀中的这些小货车,之所以要设计成这个怪模样,为的就是能在艰难的山路上顺利的行走。

    更大的车轮意味着更强大的通过能力,道路上一般的小坑根本就阻挡不了大车轮,若是小车轮的话,很容易陷入泥坑之中,让赶车的人抓狂。

    后世曾经发明出一种几人高的巨大车轮,这样的车轮可以通过几米的堑壕,让防御方挖的堑壕失去阻挡的作用,所以,巨大车轮的通过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而车轮更宽,则同样是为了提高货车的通过能力,在遇到松软淤泥的情况下,比较窄小的车轮很容易陷入淤泥之中,而宽大的车轮与地面有更大接触面积,可以很好的分散车辆对松软泥土的压力,从而让车辆可以通过较为松软的地方,不至于陷入淤泥之中。

    前往东女国的道路上,可不单单是路途崎岖,还会遇到山洪冲垮路面,让路面充满淤泥,在这样的糟糕地方行进,没有宽阔的大车轮是不行的,只有较宽的大车轮才能通过这些区域,小车轮想都不要想了,肯定无法通过。

    这种又宽又大的车轮,不就是后世的坦克原理么,坦克的履带不就是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么,因为重量太大,若是没有履带的话,坦克是很容易陷入松软泥土之中的,而有了履带,坦克就能在很多松软的地形上顺利的行进。

    当然了,坦克是后世的战车,而大唐的马车显然不太可能装备履带,更宽大的车轮已经大大增加了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让车辆需要更充足的动力,也就是说,更大的车轮也不全都是好处,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需要拉车的马匹付出更大的力量才能牵引,马匹会更加的辛苦,不过,为了平衡马匹的力量不足,将车辆造的更小巧了,载重量也减少了许多,如此,马匹也就能够承受了,而且,在路况不好,路面不宽的情况下,马车本身就不能大,太大的马车很难顺利的通行,只有小巧的马车才能更好的通过狭窄的路段。

    总之,蜀中的这些货车,完全是因为现实的原因,才被弄成这个样子的,是当地的百姓,根据当地的现实路况,经过一次次的改进才得到了这个最终的结果,这体现了蜀中百姓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蜀中道路的崎岖难行。

    自古人们就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中的道路实在是有点糟糕,尽管这里也有平整的大片平原,但山区一点也不比平原少,在平原地区运输货车,可以用小轮的大车,而在崎岖的山区运货,就只能选择大轮的小车了,所以,这两种货车在蜀中都很常见,不同车辆适用于不同的区域,在两个平原蜀中城池之间运货,用小轮大车就对了,而在需要经过山区的地方运货,就只能选择大轮小车了。

    这么多的马车上,有一多半都已经装好了货物,还有一些暂时空置,毕竟,队伍还需要在这里休息一夜,帐篷肯定不能装车,还有被褥和吃饭的炊具肯定也不能装车,这些需要明日一早才能装车,另外,车辆的数量不可能计算的太精确,肯定会有一点出入的,但这个并不影响什么,车辆不够的话,每辆车稍微多装一点就是了,而若是车辆有富余,那就每辆车少装一点,减轻每辆车的负担,或者干脆空置备用,反正也就是多花一点钱财罢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