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盛唐不遗憾》
第(2/3)页
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这些种粮大户自然也不会例外了,在粮食价格不太理想的当下,种粮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如此一来,能省一点就省一点,省到就是赚到,为了能省钱,他们非常大胆的对李安提出了要求,希望研发中心能尽快研发出他们需要的这些机器。
对于这些家伙提出的建议,李安自然是要研究的,就算没有他们的建议,李安也不会放弃对这几种机器的研究,毕竟,给水稻去壳,还有给玉米去粒,都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对于减轻劳动者的体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要这些机器大规模的生产出来,大唐帝国的农民就轻松太多了,尤其是拥有海量土地的种粮大户,是受益最多的。
只不过,研发中心要研究和改良的机器太多了,一时没顾上也不能怪李安,在机器领域的研究是永远都不会有尽头的,实在有太多的任务要完成了。
关中的气候不太适合种植水稻,所以,水稻在关中一带是极少的,大部分的水稻几乎都集中在江南水网地带,那里的气候才最适宜种植水稻,甚至,在崖州和广州一带,一年可以种植两茬水稻,长江下游的附近则是水稻种植最为密集的地区,因为那里开发比较早,人口数量众多,地理条件也非常的优良,有大片大片的平原土地,非常适合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所以,那一带的水稻产量是最多的,似乎自古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水稻产量最多的地区。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未必一定是当地人,京城的贵族和巨富商人,也很有可能会在江南一带拥有海量的水田,平常很少会过去,派几个心腹过去打理就可以了,待到收获的时候,将粮食运到京城就是了。
毕竟,江南一带虽然水稻产量非常高,但市场并不大,在江南是水稻多人相对较少,而京城则相反,人口众多但水稻很少,市面上需要的稻谷类粮食,大部分都是从江南运输过来的。
都说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其实,这根本就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自古以来,北方种植的就是小麦,南方种植的就是水稻,就凭古时候的运输条件,粮食运输到千里之外的异地,价格是要上涨很多的,老百姓难道放着本地的廉价粮食不吃,专门吃从远处运来的食物么,那样耗费就太大了,古时候的穷人还是很多的,谁也不是傻子,肯定要优先选择吃廉价的食物了,恐怕只有特别有钱的贵族才会热衷去吃外地的昂贵食物。
后世的运输条件极大的改善了,就算万里之外运输来的食材,价格也上涨不了太多,这才最终造成北方人可以轻易的吃到南方的热带水果,而南方人也可以很容易的吃到北方的特产食材,是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造就了这一切,当然,也是后世的人们变得更加的富裕了,条件更加的好了,手里有余财了,才能去吃很多种不同的食材,从而补充身体所需的不同营养。
大唐此时的交通条件,也因为李安的努力而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南方的食物可以比较容易的运输到北方,北方也是一样,如此,老百姓吃到异地食材就相对要容易的多了,尤其是在长安城之中,大米系的食物和小麦系的食物几乎是对等的,完全感觉不到这里是小麦系食物占据统治地位的北方。
在长安城,首先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到处都是大富巨富,二是老百姓生活困苦的主要原因是房子的紧张,也就是高房租造成的压力,而食物方面的压力并不大,最近这几年,粮食也一直在降价,只有那些混的最差的打工者,才会在食物方面极尽节省,比如只吃最廉价的红薯和地瓜,而对于价格稍贵的小麦和水稻系食物敬而远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