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好诗-《盛唐不遗憾》


    第(1/3)页

    李安并不会作诗,作为一名后世人,他从没学过作诗,最多也就是背诵了一些古人的著名诗词,比如唐诗三百什么的,让李安自己写诗,这也太难为李安了,所以,自从一名大臣提议让武将作诗,李安心里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恨不得将刚才提议的大臣拉过来狂揍一顿,以解心头之恨。笔』『趣  』阁Ww  W.  biqUwU.Cc

    在李隆基让安禄山作诗的时候,李安一直低着头,恨不得让自己隐形,以免被李隆基现。

    虽说作为一名武将,不会作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算不上有多丢人,但这里坐的全都是大唐最有权势之人,在这些人面前承认自己不会作诗,多多少少会丢一些面子,更会让已经作诗一的安禄山得意。

    果然,怕什么就来什么,李安低头躲避,却还是无法逃过李隆基的眼睛,并被点名要求赋诗一。

    看着一名小太监将文房四宝送到自己面前,李安的心砰砰直跳,这是要逼死人的节奏啊!这要是真写不出来,岂不让众人看笑话。

    当然,李隆基并不只是让李安一人写诗,在点名李安之后,又相继点了几名武将之名,其中就包括安禄山的部将史崒干。

    李安无奈,拿过毛笔,心里颇为忐忑不安,并迅回想前世曾背诵过的唐诗,看看有没有可以剽窃的。

    当然,也不是什么唐诗都可以剽窃的,至少在天宝之前的唐诗就不能剽窃,否则就被现了,要剽窃只能剽天宝之后的。

    回想、回想、回想,李安聚精会神的回想前世有什么合适的唐诗可以利用。

    ‘有了,就这了,稍微改动一下就行了。’

    李安突然想到一曾被老师罚写二百五十遍的一唐诗,于是,立即将其写在纸上,写好仔细检查了一遍,感觉很是不错。

    回头看向史崒干所在方向,李安现他一个字都没有些,显然是不会写,不过,这个史崒干好像一点都不着急,更没有觉得丢脸,只是不停的将壶中之酒倒入大碗之中,倒完之后则从身旁安庆宗的桌上拿过酒继续倒,乐此不彼。”

    “大家,李将军已经赋诗一。”

    小太监轻轻将李安身前桌案上的纸张收起,小声汇报。

    “拿过来,让朕看看。”

    李隆基拿过李安写的诗,轻轻看了一遍,脸上先是颇为惊诧,随即露出赞赏的神色。

    “好诗,好诗,李将军这诗颇有气势,写出了我大唐儿郎的豪气,好,来,让诸位爱卿看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安东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一名大臣读着读着,脸上露出了赞赏的表情。

    “好诗,好诗啊!我大唐男儿理应如此。”

    “好诗,李将军这诗,写出了我大唐男儿的豪情,好诗,真是一好诗啊!”

    众大臣对李安所写的这诗颇为赞赏,对李安本人更是大加赞赏。

    这诗其实是安史之乱后,大唐诗人李贺写的一诗,只是被李安改动了两个字,将关山改成了安东。

    毕竟,情况有所不同吗?安史之乱后,大唐急需收复关山五十州,而此刻,大唐并没有丢失这些土地,只有安东都护府等边远之地丧失了一些土地。

    自从大唐帝国与新罗联军大败高句丽之后,大唐便在高句丽之地建立了安东都护府,治所就在今天的平壤,统治区域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括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面积非常广阔。

    但随着渤海国和契丹族的强势崛起,大唐的安东都护府遭到了重大威胁,并不断迁移治所,上元三年治所迁往辽东城,仪凤三年迁至新城,万岁通天元年,由于契丹族反唐,大唐朝廷与安东都护府的6路交通竟一度被中断,开元二年治所迁往营州。

    从平壤一直迁往营州,这不仅体现在治所的位置更靠近内地,更反映了大唐朝廷对安东都护府故地的控制越来越薄弱,原本属于大唐安东都护府的地盘,现在很多都已经不在属于大唐,或者说名义上属于,但实际根本就无力控制,而且,还要随时面临东北各族的反叛。

    李安这诗提出收复安东五十州,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兵攻打渤海国和契丹族,从而彻底解除这一威胁,让安东都护府一带,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挑衅强大的大唐帝国。

    至于安东一带脱离大唐控制的州郡,则远远不止五十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