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五色龙犬手-《暴明》


    第(2/3)页

    俗方仪仗队中的两名掌庙公和举着三角黑旗的烧香公、放水公,和五色龙犬手都是特意在大王山哥哥瑶洞所有的人户中精选的年轻瑶人,他们的祖先必须是给瑶族始祖“五色龙犬“,也就是盘王谋过职位的。

    传说说,瑶族始祖“五色龙犬“。也就是盘王,有一天进山打猎,不幸被山羊顶下悬崖身亡。公主与儿女们万分悲痛,四下寻找。终于在悬崖下的一棵泡桐树下发现了盘王的尸体。为解心头之恨。盘王的儿女们射杀了山羊,剥下羊皮,砍倒泡桐树制成小长鼓。他们打起长鼓,祭奠死去的父王。以后每逢还盘王愿、祭祖的时候。瑶民们都用这种仪式来纪念盘王。

    两名掌庙公的装束有别于其他人,他们头戴长辫假发,发上佩着金银镶嵌的珠宝头饰。辫梢用大红绸盘于腰间;再戴上饰有珊瑚镶金、插有长长羽毛的头围黑色头巾,右耳戴着长形金耳坠,头巾两端绣有花纹,上衣衣襟用白线绣出排扣,钉上小珠子为扣子,围上绣花裙和绣花腰带,腰佩长刀。

    烧香公、放水公,上衣由两张盘王印绣花肩组合的披肩,并在披肩上吊有银鼓和银铃,穿上绣花马裤和百折大摆裙。腰上佩的,脚上蹬的都和掌庙公相似,他们手持镶铜花纹的特制皮鞭。手举镶彩色绸边、飘垂着几根飘带的红缎旗。

    一百多个,十四五岁的年轻五色龙犬手们,头缠红色丝绸大头巾,穿红色红头巾、红腰,普通草靴双袖系腰,手持柏树木棍。

    瑶人的道教师公本来是清茶门教的朱雀天将田昊,可惜给朱浩大少爷掳走了。老道士王砌只能从新派人。清茶门教的教规是佛道二用,以前清茶门教是闻香教的分支,闻香教信佛多一些,老道士的清茶门教信道多一些。瑶人的道教师公法师穿着鲜红的长袍,头缠红布,头顶插一尺多长的长翎大袖衫,外套缎面金边坎肩,胸挂嵌有珊瑚、松耳石金银质盒带上系着彩绫。

    道教已在广大瑶族地区流传,并和瑶族固有宗教相互融合。道教教职人员称为师公和道公。他们略识文字,粗知瑶族的历史和传统,分属于道教正一道的不同派系,崇奉“三元”者,称师教,又称武道。

    崇奉“三清”者,称道教,又称文道。

    瑶族以信仰道教为主(梅山教、正一教居多,茅山教虽有但少),同时又保留了本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佛教、儒教的一些观念以附属的形式偶尔出现在瑶族的道经中,而道教则与瑶族原始宗教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又一阵莽筒声响起时,十二名烧香公、放水公一声令下,三角黑旗队先行开路,随后就是六个道教师公法师仪仗队,仪仗队也是清茶门教拍了的,他们穿着红氆氇披风、头戴鸡冠形丫杈、腰系净水瓶套。三名瑶人的经师和十名助手在仪仗队右侧边走边舞,与此同时,鼓声乐声喧响起来,沉沉的莽筒声一阵一阵地应和着。

    头目公阿白提袅袅燃放着香木的金香炉为道教师公引路开道,负责主持“驱魔”仪式的道教师公身着全套装束,红衣道教师公先到亮洞里拜祭盘古王,祭礼祖先,牌位上供奉着盘王的木偶,最两边是祭祀的牺牲品——一只牛头和猪头。一手摇着铃,仪仗队伍的后面就是这次驱魔仪式所驱之魔的化身,称为“盘瓠”,它是用糌粑捏塑的一具一人多高的神犬骷髅头骨,头骨空眼洞里还装上了一对眼睛一样的能够转动的珠子,骷髅头顶还撑着一把毛呢布制黑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