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吴之屏和郑霞-《暴明》
第(2/3)页
码头上有人对着回港的船只眺望,“来了,来了”。潭猴子疑惑不解就拿起望远镜盯着回港的船只。此刻,西天有几抹云彩,灰暗里渗浸着殷红,镶着金黄的亮边,一轮失去光芒的橘红色太阳,很圆很圆,有如一只镏金的铜盘。就在那晚霞飞升的水天相接的地方,隐约出现了个不甚明晰的黑点。黑点愈近愈显,愈近愈大,慢慢遮挡住了太阳、晚霞。霞光在它的背后烘衬出了它的轮廓,可以看清是条大号福船。
潭猴子不一会儿看清了,来的是官船,此时大号福船上面吴之屏皱着眉头在船花厅里想事。吴之屏崇祯年间上任福建巡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他亦为明朝最后一任福建巡抚。吴之屏是正二品文官,是朝廷品级最高的文官。朱元璋是个小气的皇帝,定下以文制武的政策后,怕文官坐大,裁撤了宰相,于是文官的品级最高只到正二品,如果想再上一步,只能加封三公或三孤。不过,这三公和三孤一般是送给死人的殊荣,活人很少有享受这种待遇的。
吴之屏使用的这条大福船还是,新郑芝龙送的,前舱是客厅,尾舱和后舱兼作厨房和婢女、船夫的船舱。此刻中舱吴之屏坐着榻边上看着义女,郑芝龙的年芳18岁妙龄少女海枫凰郑霞在书房兼卧室里,郑霞在生闷气。
福建巡抚吴之屏一般不用这条大福船,就给喜欢出海的义女海枫凰郑霞霸占了。大福船的书房布置得简洁、雅致。一张画桌占了中舱四分之一的地方,舱壁的一方挂有琴、笛、箫,另一方舱壁挂着张还未裱装的当今书坛名家李待问的墨宝,是他书赠给主人的曹植那首“仆夫早严驾……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杂诗。吴之屏身着儒服方巾同穿着一身夷服的海枫凰郑霞,哄着到:“乖女,我同你父,飞黄说,你明年再嫁人,可好!”
“真的,义父对我最好了!”说着海枫凰郑霞,转哭为喜,欢天喜地的冲出书房,来到后甲板上,拼命的呐喊,抒发喜悦之情。
大明朝的郑氏家族,从开基到明末仅繁衍了十一、二代,阖族人口在明末亦不过数百人。而在族谱中明确记载死葬在广东、澳门的就有数十人之多,其所占比例之多令人吃惊。
从族谱记载中可以看出,明代后期郑氏家族族人到广东各地谋生最集中的地方是香山澳,其次是泛指“广省”、“广南”者,此外是高州、揭阳县、东安县。其实,郑氏家族自明代中叶始就频繁地到广东特别是香山澳从事贸易等谋生活动,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以及世界贸易格局有着密切联系。
自葡萄牙商人占据广东香山澳之后,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重心一度也随之转移到香山澳,福建泉州府、漳州府一带的商人,包括郑氏家族的商人,也就必然纷纷走向广东,寻求对外贸易的高额利润。
郑芝龙早年到澳门投靠母舅黄程,在澳学会葡语,从事“通事”职业,替葡萄牙人作“掮客”,并皈依天主教。
后来,郑芝龙有一个女儿在“日本教难”时逃到澳门。郑芝龙为从澳门接回女儿,甚至扬言要武力攻打澳门,因此与澳门结怨。二年前,郑芝龙求福建巡抚吴之屏,托福建到广东上任的巡抚沈犹龙,去壕镜澳门同澳门总督施罗保交涉,要人。刚好澳门总督施罗保有求于巡抚沈犹龙,就把软禁的郑霞放了。
第(2/3)页